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标题: 学而第一 (一至九) [打印本页]

作者: 源泉    时间: 2011-8-29 08:36     标题: 学而第一 (一至九)

本帖最后由 玉威 于 2012-2-19 20:50 编辑


学而时习之 1


人非生而知之者,故人生来即须求学。学、觉也。学喻开蒙,学然后知不足。故二十篇以「学而」为首。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第一章。子,古时男子之美称,此称孔夫子。研究任何学问,首须明其作用。前清人学论语,用于科举考试,

吾人今日用于复兴文化。天地人号为三才,天地皆有好生之德,人为天地之心,应具天地之德,始可称之为人,

此为中国文化。学即是学作人之道,初学为士人,以至学为圣人,皆不离学。时乃时常,习乃练习,说即悦. 时常练习,

所学有成,故喜悦。
       朋,志同道合者。学儒必须寻师访友,学有所得,又有志同道合者自远方寻来请教,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故云乐。
学在自己,用由天命,学成而人不知,不得其用,天命也,君子何愠之有,故曰不愠。


作者: 源泉    时间: 2011-8-30 09:06     标题: 学而第一 2

本帖最后由 源泉 于 2011-8-31 08:11 编辑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孔子弟子,名若。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人身来自父母,兄弟情同手足,故须孝弟。孝经说孝甚详,简言之,普通人尽孝,其始为养父母之身,进而顺父母之心。他如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皆是孝子行为。孝弟之人处社会,少有好犯上者。不好犯上,则必不好作乱,社会由此安宁。

  务者求也,本即根本。君子修道必求其根本,本立,则得其仁,得其大道。何谓根本,孝弟是也。
【雪公讲义】

  【按】此段经文,列于学而之次者。据史记及唐宋诸儒之说,均谓有若之言似夫子,曾立而师之,故成书者尊之。此以人而言也。又有云:古之明王,教民以孝弟为先,故次列之。此以事而言也。

  因上二说,引起诸多异议。有谓起句「其为人也孝弟」,结句谓「孝弟为仁之本」,终属未通。遂有多人各本考据,谓「仁、人」古通,仁当人解,于义为长。简举各说如后,而主仁者仍守不变。

  【考证】陈善扪虱新语,王恕石渠意见,焦氏笔乘:「何比部语予…」,朱彬经传考证,刘氏正义,宋氏翔凤郑注辑本等,余难备举,皆引据以此处之「仁」当作人。宋儒本好更张,独此处仁字照旧未改。但程叔子谓性中有仁,何尝有孝弟来。谢显道谓孝弟非仁。陆子静直斥有子之言为支离。王伯安谓仁只求于心,不必求诸父兄事物等说。未免门户纷争,几不似注经,而似辟经矣。

  【按】仁人古同,典籍确有。然与此段经文,仍难圆融。何以不「其为人也孝弟」句,亦用仁字。一段文理,而用古今两字,例不多见。

  【考证】邢疏,此章言孝弟之行也。揅经室集云:孔子道在孝经,有子此章实通澈本源之论,其列于首篇次章宜也。又孙诒仲曰:仁之发见,其切近而精实者,莫先于孝弟。陈天祥四书辨疑云:孟子言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与此章义同。盖皆示人以治国平天下之要端也。

  【按】愚于此段经文,惑于群言,数十年不解,近汇所研,妄有所采,以孙陈二氏之说,深得于心。再依各经之文,以作训言,略述拙见。

  此章似承学而所来。学者何,内明德格致诚正,外新民修齐治平。内为体而外为用。内体本仁,外用行仁。夫子之学,既是仁学,故处心行事,无不是仁。礼大学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章人孝弟修身也。中庸云:修身以道,修道以仁。鲜犯上、家齐也。不好作乱、国治也。大学云:一家仁、一国兴仁。此言修齐治平之学,皆依仁而兴起。

  其下四句,乃有子引孔子之言以实之,考证列后。君子务本,指修身也。本立道生,中庸篇云:修身则道立。言其所学而有立,兼内与外见而知行也。孝弟为仁之本。说文仁为人与人加厚之义。中庸篇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是行仁以孝弟为本,以孝弟为大也。此章分明文承首章之学,而统论孔子之崇仁,故次列之。全章文从字顺,原始要终,非专言孝弟,更不独专尊有子也。

  【考证】揅经室集论仁篇:此四句乃孔子语。而本立道生一句,又古逸诗也。虽汉人引论语往往皆以为孔子之言,但刘向明以此上二句为孔子之言。   




作者: 源泉    时间: 2011-8-31 08:11     标题: 学而第一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此章谓巧言令色之人少仁。鲜仁之人,难与共事。

  巧言,善于辞令。令色,以容貌悦人。仁由本性而来。中庸云:「天命之谓性。」治国平天下,必须明性。性难明,必须学道。道仍难明,遂讲德。德犹难明,遂讲仁。仁从二人,人与人相处,须讲厚道。巧言令色之人,仁厚既少,与言道德更难。学仁者多于此处省之。经文:「鲜矣仁。」鲜仁,是少仁。古注或说为无仁,则非经义。

  【雪公讲义】

  【考证】○孔子曰:君子有九思。今举四端。以其为言与色,可为取法者。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曲礼曰:俨若思,安定辞。

  ○又曰:礼不妄悦人,不辞费。

  【按】此四端皆言色之诚中形外,于人信而不欺。仁者人也,故不害仁,自无巧言令色之弊。再此章提出鲜仁之人,正与前章崇仁互映,或编者类聚有意。   


作者: 源泉    时间: 2011-9-5 10:21     标题: 学而第一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参读森,舆,骖也,参亦可读骖。孔子尝曰:「参也鲁」。然勤能补拙,人一能之己百之。夫子之道,终由曾子一以贯之。

  此章叙曾子为学之工夫,每日以三事省察自身。一省为人办事是否尽忠。忠者尽其全力也。二省与朋友交是否言而有信。信即不欺朋友,亦即不欺自心。三省传习,受师之传,行之也否?传授生徒,先自温习否?忠信传习三事不阙,方能安心就寝。传不习乎之习字,与前章学而时习相映。忠信是学习之要点。

  【雪公讲义】

  【考证】礼大学篇: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本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述而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按】道德仁义礼乐,以及修齐治平诸端,均须以忠信为主施行之。具此笃纯始得其成。学亦如之。仍与崇仁求学互映。至「日」字、「三」字,各注纷然,要在省身,余不拘泥求异。   


作者: 源泉    时间: 2011-9-6 07:52     标题: 学而第一 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此说国家大事。道,包咸注作治字讲。乘,音胜,兵车也。古时能出千辆兵车,谓之大国。治大国有五种要道。敬事者,事为国事,敬为谨慎。信者诚信。为国者必须举事敬慎,与民诚信。财物出自民间,必须节用。大学云:「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此为理财之要。爱人者,知民之疾苦,爱养之也。使民以时者,农工商民各有忙时,不在其忙时使之也。敬事而信,则民悦服。节用物力则足食。爱人、使民以时,则足兵。敬事、诚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具此五者,方能治国。  


作者: 源泉    时间: 2011-9-6 07:59     标题: 学而第一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求学之人,学必有师,故称弟子。所求之学有其先后。孔子以四科施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首为德育,先正其心也。后为文学,游于艺也。

  入则孝。此说在家庭必须孝养父母,身心俱安,而养心尤为重要,贫士菽水承欢,即是尽孝。

  出则弟。弟亦作悌。读替音,又读第音。出外求学,或作他事,则行弟道。皇疏:「善兄为悌。」邢疏:「弟,顺也。」在家能孝,自能善事兄长,敬顺兄长,以顺亲心。是谓之弟。出外,推此事兄之道,以待年长于己者是为出则弟。

  谨而信。行为谨慎,言而有信。竹氏会笺引周易乾文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谨。」以证信属言,谨属行。

  泛爱众。博爱众人也。与众人交往,注重博爱,以养其平等容众之德,是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仁。择仁者而亲近之。泛爱众,无选择。此从仁者学习,故须选择。

  行有余力二句。行是实行孝弟等五事。行此五事以外,即是余力。弟子求学,当先以此五事为本。行此五事,非无余力学文,是言学文先求其本,无本之文不可取。故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文,马融注:「文者,古之遗文。」邢昺疏:「注言古之遗文者,则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也。」

  【雪公讲义】

  【考证】程子曰: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张南轩曰:非谓行此数事有余力而后学文也;言当以是数者为本,以其余力学文也。

  【按】张语较程语义达,可遵也。陆陇其松阳讲义,载于论语集释,可参考之,则知今之教育与今之学风矣。

  (陆陇其松阳讲义:大抵人之气禀虽有不同,然亦差不多;只是从小便习坏了。气禀不好的,固愈习愈坏,即气禀好的,亦同归于坏。童蒙之时,根脚既不曾正得,到得长大时,便如性成一般,即能回头改悔,发愤自新,也费尽气力;况改悔发愤者甚少,此人才所以日衰,皆由蒙养之道失也。后世为父兄者,有弟子而不教,固无论矣;即有能教者,又都从利禄起见,束发受书,即便以利禄诱之,不期其为大圣大贤,而但愿其享高官厚禄;这个念头横于胸中,念头既差,工夫必不能精实,只求掩饰于外,可以悦人而已。教学如此,人才安得而不坏哉。为人父兄者,胡不一思,而甘使子弟为俗人也。)   


作者: 源泉    时间: 2011-9-7 08:13     标题: 学而第一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此章说伦常之义。伦者五伦,常者不变也。此为人伦之学,时代有变迁,此学不能变。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

  贤贤,上贤字作贵重讲,下贤字作贤德讲。易色,易作轻字讲,色是美色。此明夫妇之伦。夫妇重德不重色,以正人伦之始。事父母能竭其力,此理之当然。君者国之领袖,国为大团体,既曰事君,则必先公后私,故曰能致其身。公教人员,食于民,当以民事为先。交友必须信实,办事、言语,皆无欺,可谓有信。五伦为学之本,行在五伦,即是学矣。

  刘氏正义:今案夫妇为人伦之始,故此文叙于事父事君之前。汉书李寻传引此文,颜师古注,易色,轻略于色,不贵之也。

  【雪公讲义】

  【考证】集解:孔曰。易色,言以好色之心好贤,则善也。

  皇疏:凡人之情,莫不好色,而不好贤;今若有人,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于贤,则此人便是贤于贤者。

  阳湖刘申受言:是关雎之义也,此贤贤易色,指夫妇之切证。

  论语述何曰:(节)六经之道,造端乎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故首举之。

  吴氏曰:子夏之言,其意善矣。然辞气之间,抑扬太过,其流之弊,或将至于废学。

  (附)翁方纲论语附记,亦载吴氏此条。疑系陆陇其门人吴元音者,曾协编四书大全,或以为同时之人,姑隐其名。

  刘正叟曰:其人既能此等之事,而自言未学,吾必谓之已学,盖此等非学不能也。

  【按】此章之首,愚采阳湖刘氏及论语述何等说。盖于首次等章,皆一脉络,而于有子一章,尤足证其义旨。

  虽曰未学二句,只采刘正叟氏之说,不致后学谤经。   


作者: 源泉    时间: 2011-9-8 08:34     标题: 学而第一 8

本帖最后由 源泉 于 2011-9-8 08:36 编辑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此章讲法有二。其一:

  「君子不重则不威。」重者,庄重。威,是威仪。君子不庄重,则无威仪。

  「学则不固。」孔安国注:「固,蔽也。」焦循论语补疏引曲礼郑康成注:「固,谓不达于礼也。」焦氏以为:「不达于礼,是为蔽塞不通。」蔽塞,不达于礼,所以不庄重。求学则不蔽塞,故云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此说学。郑注:「主,亲也。」亲近忠信之人,以忠信之人为师。学须有师,又须交友。无友不如己者,如字古注有异解,一作似字讲。兹从之。不如己,指在修养道德方面不似我,例如我讲求忠信,彼则讲求诈术,彼我志不同,道不合,不能结交为友。无友之无,旧文作毋,义为勿。无友不如己者,即是勿交与我道不同之人为友。人有过,而不自知,师友知而告之,则勿惮改。郑注:「惮,难也。」有过,勿难于改也。

  又一讲法: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君子不庄重,则无威仪,学则不坚固。欲其坚固,须以忠信为主。皇疏:「忠信为心,百行之主也。」故以忠信为主,所学则坚固,其人则能庄重而有威仪。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法如前。

  扬子法言修身篇,谓人须取四重。即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此处好字即是嗜好。嗜好高雅者,如琴棋书画等,则有可观。学者言行貌好皆须学其庄重。   


作者: 源泉    时间: 2011-9-14 10:50     标题: 学而第一 9

本帖最后由 源泉 于 2011-9-14 10:53 编辑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郑康成注:「子禽,弟子陈亢也。子贡,姓端木名赐。」子禽问,夫子周游列国,所到之国,必与闻其国之政,此为求得之耶?抑其国君自愿与之为治耶?子贡不答以求之与之,乃曰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必曰求之,「其诸异乎人之求与。」此意是说,亦有异于他人之求之也。程氏集释引洪颐读书丛录:「其诸,是齐鲁间语。」其诸之诸,当在字讲,即在温良恭俭让五字上。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具此五者,可谓不求之求,乃令列国之君信而敬之,不疑忌其干人之政,故愿推诚咨以政事,实由人君自与。   






欢迎光临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http://69zhou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