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标题:
喻大华文章:清帝救灾“预案
[打印本页]
作者:
超群
时间:
2012-10-5 17:16
标题:
喻大华文章:清帝救灾“预案
中国灾荒频发,每遇大灾,清帝身居宫中,虽不能切身体会灾民之苦,但从维护统治地位的根本利益出发,也是心急如焚。况且那时讲究“天人感应”,灾害往往被视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更不敢等闲视之。 清统治者有一套行之已久的“预案”,每当灾害发生,如法炮制,大同小异:
1.发“罪己诏”,向上天和臣民检讨,反省自己施政的过失,承认是皇帝的失德招致天谴,承诺将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停止巡幸、整饬吏治等等。皇帝贵为天子,既然已经做出了反省的姿态,想来老天爷也不会不给面子,所以,这一招儿对安定民心作用不小。
2.追究责任,处分官员。天灾人祸往往相互交织,皇帝一腔怒火无处发泄,属地官员就要倒霉。比如嘉庆六年北京大雨成灾,嘉庆帝处理直隶总督,罪名是奏报迟缓,对灾情轻描淡写,凭着这似是而非的罪名,把直隶总督姜晟革职发配新疆。而且,立即押往永定河工地抗洪抢险,待水灾过后再押往新疆服刑。
3.积极救灾,比如拨出专款,设立粥厂,修缮民房、掩埋尸体、帮助灾民恢复家园,免除灾区人民的赋税负担等,雷厉风行,毫不吝啬。另外,还要拿几个贪官污吏开刀,或者有甄别地给天下罪犯减刑等,尽量营造宽松的气氛,给人民的心理减压。
4.鉴于灾害的教训,灾后重建注重防灾减灾,或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兴建方式往往是“以工代赈”,以收一举两得之效。但由于清朝赋税标准极低,国家财力不足,为此勒令贵族捐款,号召官员“献爱心”,富商大贾慷慨解囊,皇帝则要奖以官衔。如果经费依然不足,就以“开捐”(卖官)的方式筹款。
5.救灾过后,论功行赏,立碑歌功颂德,不过皇帝不敢自居首功,而是归于天地神灵,皇帝还要到庙里拈香行礼,答谢神灵的庇佑。
清朝皇帝在救灾方面倾注的心力之大,财力之巨,恐怕堪称空前。试想嘉庆道光年间黄河决口,国家曾投入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这个比例,哪个王朝能与之相比!当然,这固然是为了皇位的稳固,但人民看重的不是动机,而是效果。
欢迎光临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http://69zhou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