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标题: 奇石6年飙涨上万倍 几十元买的石头估价1.3亿 [打印本页]
作者: 安易 时间: 2012-11-2 07:34 标题: 奇石6年飙涨上万倍 几十元买的石头估价1.3亿
本帖最后由 安易 于 2012-11-2 07:38 编辑
“小鸡出壳”的戈壁石被专家评估了1.3亿元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奇石收藏价格创造了从两位数飙升到9位数的“世界奇迹”,有人用“疯狂”来形容。
在打磨石占据60%份额的奇石市场,原石资源面临枯竭,并且具有不可复制性,渐渐出现了“千金易得,一石难求”的局面。一边是奇石市场的繁荣,一边是普通人摸不透奇石收藏的脉搏。业内人士奉劝新“石友”,面对“疯狂的石头”要理性对待,“一夜暴富”的心理要不得。
暴涨个例: 徐公石5年疯涨40倍
对于奇石价格的暴涨,已有12年收藏经历的陆建军深有感触。在临沂珠宝玉器市场陆建军的店面内,他指着一块有点像秦俑的石头说:“这是安徽黄灵璧黄木纹石,我2000年5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买的第一批三块石头中的一块,当时花了2万元。到去年,有人出价12万元买它,但我不想卖,一方面这种石头已经绝迹,更主要的是我喜欢它。”
在陆建军店里,这块石头的涨价速度不是最快的。2007年10月,他在沂南花2200元买了一块徐公石,如今已经价值8万多元,5年涨了40倍。在今年5月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临沂市政府主办的中国(临沂)第四届国际观赏石博览会暨名家书画展上,这块名叫“千佛”的徐公石被评为此届博览会金奖,如此一来,其后期价格涨势更加令人期待。
据了解,我国的奇石收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兴起,更创造了价格从两位数飙升到9位数的“世界奇迹”。有关资料显示,奇石见风就涨,上涨几百倍都成了家常便饭。十几年前,一件普通的收藏品如果有数百倍的涨幅,藏家能乐得合不拢嘴。但在如今奇石收藏界,这样的事情真的太多见了。一个状如“小鸡出壳”的戈壁石被专家评估了1.3亿元,据说收藏者十几年前从农民手上拿到它时仅花了几十元。一块巴掌大小、神似老太太脸的戈壁石,专家估价9600万元,2000年在昆明展览时,它开价才1万多元。
这种价格暴涨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奇石收藏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奇石收藏者超过3000万人,每年成交额突破20亿元。而在临沂,奇石收藏起步比较早,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人收藏,当时只有二三十人,但目前已有近千人涉足该领域,收藏人群也从专业人士向普通投资者扩展。
神似老太太脸的戈壁石,专家估价9600万元
涨价背后: 供量不足,不可复制
陆建军店里,几十种不同奇石让人有种目不暇接的感觉。看着满屋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奇石,很多普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看似普通的石头为什么会引得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甚至不惜出高价?
谈及目前临沂奇石收藏市场红火的原因,身为临沂市观赏石协会副秘书长的陆建军说:“现在大家条件好了,手里有了闲钱,有了闲工夫,奇石收藏与玩赏便有了很好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奇石收藏呈现蓬勃之势的最基础原因。”
陆建军介绍,资源减少也是助推奇石价格攀升的重要原因。由于奇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天然性、艺术性、惟一性、稀有性等特点。“大自然的作品,看似很多,实际上少之又少,真正的精品资源早已枯竭,尤其是那些原石。比如本地的徐公石、红埠寺石早已难寻踪迹,现在仅存的一点资源也接近枯竭。加上收藏队伍不断扩大,奇石供应量严重不足。”卢建军说。
“无论哪种石头,随手可捡到的,可能是最好的石头。但人们往往不懂得珍惜容易得到的东西,得到石头后,就把它轻率地处理了,因此损坏了许多精品。这样,剩下的奇石精品少之又少,现在好东西全都在藏家手里,市场上一般看不到。”
除此之外,陆建军认为奇石的升值原因与经济大环境、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和新石种不断涌现同样息息相关。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家里摆奇石成了身份、品位的象征,以石修身养性、镇宅辟邪等观念,也让奇石具备很大的升值空间。
临沂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徐淑彬分析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奇石与古董一样都具有不可复制性,这就让石头收藏者对它有种难以割舍的依恋,这也是石头动辄数百、上千、上万元的原因。
【中华神鹰】高32厘米、宽18厘米、厚15厘米,重28斤,与成年雄鹰的大小比例相等,专家估价1.2亿元人民币。
市场状况: 原石将枯竭,打磨石占六成
陆建军说:“目前,在临沂奇石市场,原石因为独一无二,存量较少,打磨出来的奇石占绝大多数,超过了60%。”
临沂市观赏石协会会长陈慧明说,现在临沂市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石,如广西的大化石、来宾石、三江石,安徽的灵璧石,泰安的泰山石。此外,还有本地的杏山石、金钱石、蒙山石等等。同时,临沂的奇石市场发展良好,市场交易秩序井然。尤其最近4年来,在市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临沂市观赏石协会连续4年举办国际性观赏石博览会,对临沂奇石市场进行了规范,起到了行业协会的带头作用。
然而,有关专家分析指出,由于以前原石在江河里都能捡到,随着奇石收藏的火热,收藏爱好者蜂拥到大江大河边捡石头,一轮轮地毯式搜索后,江河里几乎没有奇石了,都被“捞进了”奇石市场。资源的逐步匮乏,导致获得精品奇石的成本大幅增加。
原石没有了,有些人通过造假、作伪赚取不当利益。造假者常常对自然形成的石头采用切割打磨抛光、钻孔镶嵌、烧烤涂油等手法,在造型、石肤纹理和颜色等方面作假,刻意模仿天然奇石的特征,通过改变石头的形状和颜色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目前在临沂,这种刻意打磨成的奇石占据市场总份额的60%,但欺诈行为很少,买卖都是自愿的。想收藏奇石的朋友,应注意打磨石的存在。”陆建军告诫说。
徐淑彬提醒说,临沂市观赏石协会曾经发现过不少奇石赝品,一些来临沂参加博览会的外地人,用其它石种冒充灵璧石,把别处的石头当作泰山石出售,而部分收藏奇石者贪图价格便宜买了这些赝品,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东坡肉形石》 出自内蒙阿拉善左旗,如鸡蛋大小。清康熙时供入内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与翠玉白菜、毛公鼎并称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
□提醒勿跟风别搬“石”砸自己脚
陆建军坦言,自己与石结缘,纯属喜欢,要是想借奇石一夜暴富,基本不可能。这也得到徐淑彬的赞同。
在陆建军看来,作为一种天然的艺术品,奇石有别于其他收藏品。奇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赏石藏石,可以养眼,陶冶情操,是一项高雅的社会文化活动,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他表示,收藏奇石成功者大都是埋头苦干、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结果。“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区分原石与打磨石,看清奇石的价格走势、升值空间。这需要多看市场、多学习、多与专家交流,交足了一定的‘学费’,才会成功的。”
陈慧明认为几乎每一样藏品都有被疯炒的可能,奇石也一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观赏石收藏队伍形成,到近年来观赏石市场的迅猛发展,一度出现“井喷”。部分人不惜高调炒作、垄断资源、哄抬价格、缔造“天价”,让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望石兴叹,更让“疯狂”、“炒作”、“泡沫”、“虚高”等词汇成为了观赏石的代名词。
目前奇石的价格体系尚未建立,流通市场也没有完全规范。事实上,为各类奇石定出价格标准很难,因为每一方奇石都不一样,交易时还要凭各自对市场走势的判断,靠双方“讨价还价”。同时,奇石与黄金、股票相比,变现能力较差。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要盲目跟风,应该是重收藏轻投资,若想投资,应谨慎介入。
2008年11月,临沂市观赏石协会成立,为观赏石个人、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间交流搭起了一个平台,还担负起鉴定评估奇石的任务,促进观赏石行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该协会每年5月份都举办观赏石博览会,来推动奇石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普及提高赏石文化。
四川广元现天价奇石中华黄帝标价9.5亿元
□资料奇石作伪手段面面观
造伪者的手法有劈、斩、抠、挖、填、挫、雕、磨、烂、模压、增褪色、注胶等。
劈、斩:用钢斧、钢锤等工具,对肥厚的观赏石进行瘦身减肥。
抠、挖:用钢凿、钢钻进行透、漏的加工,一块普通石头经加工成为具有通透、明朗等特征。
填、挫:在抠、挖工序过后的充填和修整。通过填充、镶嵌、挫修整理,使加工的伪石更加自然。
雕、磨:通过刀刻、喷沙、抛磨等工艺,使其加工石头的观赏性突现。
烂:在初步加工成形的石头上,通过用强酸、弱酸的冲刷、浸泡,来洗刷人工的制作痕迹,缓和加工中出现的棱角和生硬的点、线、面。
模压:用模具,通过模压加工的方法,把制作的图案粘贴到主体石头上,使之成为具有观赏性的观赏石。
增、褪色:用有色染料浸泡、高温增色和酸洗褪色等做法的总称。
注胶:用聚脂、染料、高浓度胶水等混合物对石头表面或有缺陷的位置进行注胶处理,为伪石增色、提亮,提升其商业价值。
招财金蟾专家表示价值超亿元
奇石升值迅猛:摇身变“玉” 六年翻了上万倍
宏观经济低迷尽管波及到了各行各业,但没能撼动奇石精品升值行情。由于奇石资源的稀缺性,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奇石收藏界从未听说贬值一说,尤其是精品奇石依旧涨势惊人。其中,一种黄蜡石六年时间不仅摇身变“玉”,而且价格翻了上万倍。
六年石变玉身价涨万倍
据深圳市收藏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奇石又称雅石、观赏石,是区别于宝玉石、印章石之外的石性质地的观赏收藏品。
说起奇石的升值情况,深圳市风景园林协会盆景赏石文化分会副会长黄腾表示,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惊人”,二是“费解”。黄腾以自身的经历为例讲了一个故事:“1993年,我买了一件青田石的雕件,上面雕了大小九个龟,石分三色,浑然天成:龟为绛色,龟脚所踩水为灰白色,水面漂浮着几片落叶为黄色。作品由有‘龟王’之誉的张海正雕刻而成。当时我仅花1.5万元,现在应在300万元以上。”
200多倍的涨幅已很惊人,但这在奇石界并不新鲜。例如:前不久,一个状如“小鸡出壳”的戈壁石被专家评估了1.3亿元,据说十几年前收藏者从农民手上拿到它时仅花了几十元;一块巴掌大小、神似老太太脸的戈壁石,专家评估9600万元,2000年在昆明展览时,开价才1万多元。
这也不是涨幅最惊人的奇石,涨幅最大的奇石还数黄龙玉。深圳市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昌晟表示,六年前,黄龙玉还不叫“玉”,统称黄蜡石。21世纪初,一拖拉机黄蜡石仅卖300元。直到2006年提出“玉”的概念后,质地好的“籽料”成为黄龙玉;2008年至2011年身价剧增。“2011年在昆明泛亚洲奇石博览会上,我看到一块相当于大十六开纸大小,厚度不到5厘米的黄蜡石,材质不是很好,外形也不是很工整,虽叫价120万元,但买家并不惊讶。才六年时间,黄蜡石蜕变成玉的价格就翻了成千上万倍。”韩昌晟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仍觉得很不可思议。
《秦俑》的戈壁石标价10亿元
稀缺性“烧”热奇石行情
奇石价格涨幅为何如此惊人?两位藏家不约而同地表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奇石资源的“稀缺性”。
黄腾说“费解”其实并不费解,他的“九龟”之所以升值这么快,除了雕工为名家手笔外,主要还是因为这种石种目前“已经没有了”。大自然的作品,看似很多,实际上少之又少,真正的精品资源早已枯竭。他表示,寿山石有100多种,但真正好的寿山石,早已难寻踪迹,现在仅存的一点资源也接近枯竭。再加上收藏队伍在不断扩大,供量严重不足。
黄腾还说,无论哪种石种,“那些随手可捡到的,往往就是最好的石头。”但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懂得珍惜,得到石头后就把它轻率地处理了,因此损坏了许多精品。“资源的枯竭加上人们的不珍惜,使剩下的精品少之又少,现在好东西全都在藏家手里,市场上看不到了。”
奇石精品价格依然坚挺
宏观经济的低迷之势是否也对奇石收藏价值带来冲击?韩昌晟认为这肯定有影响。但他同时表示,经济大环境不好只是影响了奇石增值的快慢和转手的快慢,即其活跃程度,并未真正影响到奇石价格。“除黄龙玉因前两年过度疯长之外,我从没看到哪个精品的价格有跌下来的。这几年来,石头的价格依然一直在涨,只是升值的速度减缓了,奇石的价值与市场价值主要还是取决于其材质”。
黄腾也认为,经济大环境并未对精品产生影响,精品仍在升值。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精品依然难寻。“还是因为资源枯竭的原因,用行话来讲,就是出水的东西越来越少了,甚至不出水”。
“因此,收藏奇石一定要收藏精品,不怕贵,就怕不好。”韩昌晟如是说道。(扬州网)
作者: 心慧如涓 时间: 2012-11-3 17:43
{:soso__9392694854341382986_4:}
欢迎光临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http://69zhouy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