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标题: 身心与生命的学问 [打印本页]

作者: 俊贤    时间: 2011-6-23 10:39     标题: 身心与生命的学问

身心与生命的学问

丁建峰

201012316:34:51

今天读《梁漱溟全集》第六卷,香港《光明报》上的青年顾问栏目约梁先生写稿,梁先生写到人生是很可怜的,他离不开他的身体,他的身体叫他怎样,他就怎样。这句话虽然很平实,但是细味之,则觉得它的确能道出人生之的根本。即佛家所云身为苦本,欲为苦因。一个人在血气方盛时,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无所顾虑,仿佛每一天的日头都是那么明艳新丽,此时必然是一往无前,但是,到三十多岁,血气逐渐衰竭,世故日深,就处处只懂得迁就自己的欲望,懒于作为,只图享受,真情日薄,趋避愈巧,终于被下劣的世风裹挟而不免于死灭。


所以,综合梁先生的诸多观点,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相反相成的看法:

1,最重要的学问在于宝爱身体。

2,身体不好也不要过于爱惜。


第一条的意思,自然是养生的重要性。

学问不是最重要的,知道如何保重自己的身体而能善用它,比学问更重要,或者可以说,养身是第一重要的学问。梁漱溟先生说,读书不是第一件事,第一件事,却是照顾自己身体而(懂得)如何善用它。梁漱溟公在这一点上是个模范,他每天打坐,念佛,即使文化大革命时受到冲击,他也念佛号不辍,日记里写心情尚平静,这五个字的分量不轻,非修养深厚之人未易言也。梁公终生茹素,不沾荤酒(有时喝点红葡萄酒也是为了健康之故),饭量很少,而喜欢打太极拳锻炼身体。所以能享有九十六岁高寿者本乎此也。


梁公又是气功养生的行家,我从《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一书中,摘录梁公气功十诀如下:

1,坐之坐有跏趺式、半跏趺式、下肢平踏式乃至平卧式、侧卧式种种;取其安适舒服,随意行之。但头容要正,脊背宜直。

2,衣带宽解,筋骨松弛,气沉丹田,全身上虚下实。

3,鼻息从容自然,以呼吸达于腹部为好。

4,特取松静二字用以暗示自己:徐缓地默念,松,松,松!静,静,静!随着全身放松,大脑随之虚静。

5,如其昏睡,亦且随其睡去。

6,以心恬静而明惺为最好。是即将入于一念不起之境。

7,出现静境不必喜,平平淡淡任其自然。尤不可事后追求其再现。稍一有追求之意,定然不再出现。

8一切放下是最要诀,是警醒语。

9,环境条件影响做功,不能不择时择地。为了夜深人静时方便用功,故有活子时一说。随即便中夜起坐,不拘定于子时也。

10,同其他功夫一样,非有耐心持久行之,不会成功。大抵体貌恭肃、此心诚一不二,庶几得之。粗浮之气仍待渐次消除,乃可步步深入静境,非可期于一朝。(峰按:最后一句为原书所无,我从《全集》中抄出加上的)。


第二条的意思是,不养生有时胜于养生。

曾文正公曾国荃的信中说,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精神愈用愈出,阳气愈提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这里的不爱惜反倒是最好的爱惜。梁先生也是如此,爱惜身体,却绝不暮气沉沉。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老子》的作者对于身体的态度,当然,《老子》的作者也许是老聃李耳,也许不是,但总归是晚周时的贤哲(亦有时贤如庞朴李泽厚等先生考证,《老子》一书系经多次写定,时间历数百年,作者亦非一人,但我觉得《老子》有一完整的体系,主要作者似应为一人,至少不妨假设为一人),而且传说他的寿命很长,《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一方面,我们知道这位老贤哲是极其珍惜爱护其身体的,《老子》说,身与货孰多?又精研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可知其很重视身体;但另一方面,这位老先生重视身体的具体方法,有些却与一般人不同,他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及吾无身,吾又何患季羡林先生说,他的养生之道,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真可谓是异曲同工了。


近日我腹泻感冒多日,觉得身体很虚弱,故而拉杂写此一段。以为今后修身之助。2010123日写201012320:05:34


作者: 超群    时间: 2011-6-23 17:33

好文字!




欢迎光临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http://69zhou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