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觅仙踪(下)
——沙弥一班参访白云观系列活动有一个人,看到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移失所,民族的文化传统流散不明,他不忍上古的传统就此中断丢失,于是发愤忘食,不耻下问,终于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得以中继并让它在他身后延续两千多年之久。大家一定猜得出来,这个人就是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一位思想家、行者。何新在所著的《论孔学》(2012年4月,同心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有一篇“论儒家流变”的问答录中是这样评价孔子的:
孔子的最大功绩在于整理和保存了上古的五大经典:易经、尚书、礼乐、诗经、春秋。这五大经典代表了上古学术的五大传统:易经是天道阴阳之学;尚书是政治典章,礼书是宗教礼乐制度,诗经是文学艺术,春秋是历史。这些书在孔子的时代,其意义已经暗昧。孔子为搞通它们不羞上问(如问天道于老子),也不耻下问(问圃于老农等),他的苦学使他自我修养成为当时列国中一位最为博学的人。孔子把中国古代的礼乐典章,通过他对这五部典籍的讲述解说而传授于弟子。而他的弟子后来又一代一代地传习下去,甚至秦始皇焚书坑儒这样的政治大举动,都不能使这一学术的传承体系中断。所以太史公说:六艺者,折衷于孔子,可谓圣矣!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确可以说,如果没有孔子与儒家,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不可能保持夏商周以来5000年一而贯之的伟大传统,保持一种举世无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佛教在印度起源,却在中国开花和结果,大放异彩。究其原因,不外乎与儒道二家做了长期的交流与沟通,从而真正达成了互相启发的效果。如果没有老庄的思想在前,启发出佛教中禅宗这样一支奇葩恐怕是很困难的;而孔孟的思想,则被历代的祖师们作为必学的伦理规范而被采用,常常能在他们的著述中看到。天台止观次第中能看到中国本土的静坐方式和部分观念的影子,而禅宗和华严则启发了宋明理学的产生。作为今天的出家人,我们如何继承这样一份遗产并发扬光大呢?圣严法师曾说:中国佛教以它的含容性及消融性与儒道二家形成了良好互动,是它独有的品格。
儒释道一度被认为是封建的、迷信的、落后的,从而被我们批判了百年多的时间。世界上大概没有其他国家如我们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与传统及精神传承的古圣先贤弃如敝屣、骂如猪狗了,乃至今天怀有这样想法的依然大有人在。在长期的这种批判下,大量的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陌生、无知和茫然,这种情形,能不让人痛心乎!何新在“论儒家流变”中说:“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处在动荡不已的变迁中,导致社会的价值观念分崩离析,是非标准晦昧不明,培养出一种无耻的文化。特别在士大夫(即所谓知识精英)中,育成一种无耻的人格。没有恒定的是非观,没有尊严感,没有自尊心即廉耻之心,没有恪守之道,只有私己的好恶,势利的追求。与时浮沉,及时行乐,眼前利益,取巧投机。‘为机变之巧者’多,而有耻有格,敢于执着地恒受一种价值者少。例如最近听说居然有人在互联网上造出一个新词,叫“爱国贼”。有人就是要搅乱一切的是非标准,使无耻的文化可以登堂入室。”
但是能如此简单就将民族本有的传统加以否定吗?他在同文中说:说儒家是封建学术,犹如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学是奴隶主学术一样可笑。这种“阶级性”的标签是斯大林主义的遗留特征,早应该丢弃了!评价一种学术只应该考虑学问的内容,而不应该以学者的身份、出身、阶级作为是非标准。“真理的标准就是真理本身”,其他一切外在的东西都不是标准。新一辈学人,应当摆脱对于传统文化那些轻薄浅妄的解说,应当寻求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和自豪的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
中国道学院交流择要
在和中国道学院“讲经班”的道长们见面时,贤世法师首先简略介绍了龙泉寺及我们班级的情况,还有我们对儒释道经典的学习情况,因为对道教不了解所以来参访和学习的初衷。接下来自由交流了一段时间,而负责班级的道长给我们介绍了道教学院的办学情况:中间,道长问起贤世法师龙泉寺的办学情况:1、什么样的条件能够到龙泉寺去出家修行?2、以往的学院学习中会出现信仰淡化问题的问题,如何避免?3、龙泉寺僧众教育的师资情况如何?这几个问题都是关系学院现下及未来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重要问题,相信也是负责教务的道长或者负责班级的道长们常常思考的问题。佛教又何尝不是如此?教育为核心,现今的佛学院以及其他普通寺院的学修和教学模式未尝不都要面对这些问题。
道教的修道方式是怎样的呢?道学院的崔老师认为,佛教和道教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从有形有相的地方入手归于无形无相,道教修行上与佛教不同的是讲精、气、神,佛教只要把握心性,其它一概不问,一切让其自化,道教讲性命兼修,王重阳祖师讲“性若兼命,如禽得风”,所以道教强调命。道教也讲修心,第一步先要炼己,炼到心清静不动,返归先天,七情六欲都在后天里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七情六欲就是在那个“万物”上打转,从“万物”回到“二”,回到“一”,回到“一”前面那个。心回到先天才是修行的开始,后面必须证,炼精化气,简单说,打坐静极生动,静极的时候体内就会有一阳发动,此时的心是先天的,没有七情六欲,抓住关键时刻,调息采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虚就是“道”,本体。
欢迎光临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http://69zhouy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