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贯彻“双百”方针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了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吴晗倡议举办学术讲座。他自己带头讲第一讲“论历史人物”,颇受各界欢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陆宗达教授说:吴晗曾经邀请他讲现代汉语语法。吴晗对陆宗达说:“大家都应该学点语言学,你是内行,给大家讲讲,责无旁贷嘛!”1962年,吴晗又对陆先生说“你写写训诂学方面的文章吧”,由此,陆先生写了《训诂浅谈》。那时候学术空气活跃,盟员们心情舒畅,大家互相尊重,非常团结。 陆宗达常为吴晗鸣冤,他说:“吴晗写海瑞是因为党中央领导提倡共产党员要敢于忠言直谏,敢说真话,难道共产党人还不如封建官僚。唐代的魏征敢于直谏,是李世民的诤友。明代的海瑞更了不起,敢骂皇帝。吴晗说他就是根据这个精神才写的海瑞,没想到这一良好愿望却招来了一场大祸。每每想起来,我就为他叫了不知多少次冤哩!” 吴晗深信党领导的“双百”方针,文艺学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以及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其它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政治保证。他经常到北大、清华、师大等校,去访问潘光旦、费孝通、贺麟、王瑶、吴组湘等人,邀请他们到家中座谈。当时知识分子不敢讲话,吴晗带头和他们谈心,解除顾虑,鼓励大家写文章。在一次会上,吴晗说:“大家不要有顾虑,有意见就发表,就写文章。”由于吴晗积极带头写文章,活跃学术空气,从而做到了广交朋友,为推动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博学多才 兴趣广泛 北平和平解放初期,吴晗几次对沈一帆说:“我们的历史任务完成了,以后可以专心去搞自己的本行了。民主党派解散,我们就可以去搞本行了。”这种取消民主党派的思想倾向,在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教育后,吴晗在行动上有了改变,积极参加民盟工作和其它社会活动。 吴晗在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期间,对明史研究和保存明代古迹兴趣浓厚。他和郭沫若等六位知名人士向国务院提出发掘十三陵中的长陵的建议,后经周总理批准,改为发掘定陵。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发掘帝王陵寝。发掘工程动工以后,吴晗十分关心,帮助解决经费开支和施工人员问题。1956年5月,吴晗亲自带领民盟市委的干部,并邀请几位专家学者和他们的子女到定陵参观。当时,定陵地宫的修整尚未完工,我们看到停放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的棺槨,以及摆在棺槨周围的玉料梅瓶和盛放红油的大缸等随葬物品,都还是原样未动。吴晗在参观现场,对陵墓中的人物历史一一进行讲解。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对他那渊博的历史知识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了解,都十分钦佩。 陶然亭公园的开拓,也是在吴晗的倡导下进行的。当年,陶然亭原名“黑窑台”,虽然荒野脏乱,杂草丛生,但是却保留着若干历史文化遗迹。经吴晗倡议,开拓修葺,改建成为别具风格的自然公园。这座有水有树,有桥有亭,柳岸成荫,清幽古雅的人民公园,展现在北京南城,使政府为首都人民谋求福祉的愿望得以实现。有一次,吴晗带领民盟同志去那里参观游览,饮酒诵诗。他一路边参观边讲解,表现了求真务实的作风。大家都反映同吴晗这样快人快语、直来直去的领导人共事,受益很深,感到舒畅。 我和吴晗最后的几次接触
|
欢迎光临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http://69zhouy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