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本草》 唐·张说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钱,味道甘甜,属性热,有毒,却能延缓容貌的衰老,使人神色温和滋润。有时用它来消除饥寒,帮助人们避开困境与灾祸,有立竿见影的奇效。因此,在一方面,它可以有利于国家和百姓;但在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使原本贤达的人受到污染,尽管如此,它唯独以清正廉洁为天敌。如果是一个人带着贪著心服用它,均平得当则没有什么明显的坏处。但如果服用不得当,就会冷热不均,使人性情狂乱。这味药不同于普通草药,并没有固定的采摘时节,但如果不遵循义理而采摘就会使人精神(注:道家"人有三宝精气神")损伤。
钱物既然流转于世间,往往就会感召神灵,或是沾染神鬼的气息。如果只积攒不发散,就会带来水火盗贼等灾难。但如果只发散不积攒,就会有饥寒困顿等祸患。一积攒一发散得当称为道,不把它当作珍宝称为德,取得给予适宜称为义,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不贪求称为礼,慷慨地施舍以救济大众称为仁,不违背承诺称为信,不使它伤害自己称为智,用这七种方法精炼此药,才可以长时间的服用,使人长寿。如果服用时不符合义理,就会使人沉湎其中,而导致衰弱智力损伤精神,一定要特别注意小心。
"本草",即是药材,把钱作为药材来论述药理,不敢说后无来者,起码也是前无古人。张说首先给"钱"这种特殊的草药的药性定位为"味甘、大热、有毒",准确生动,入木三分。"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言道出了钱的不可或缺,钱能让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保证人们的生存,所以"味甘"。但对钱的追求要有度,要讲道,超出了度和道,便会让人变得疯狂,挖空心思往钱钻,导致"大热",成了金钱的奴隶。钱是有药性的,服过头便会产生副作用,会"中毒",使一些贪婪的官员最终锒铛入狱,命断黄泉路,这印证了丁俊辉的话:"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金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墓。"
张说接着分解钱的药理。小钱能"疗饥",解人燃眉之急,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大钱则能"邦国",让国家富强起来。钱能"污贤达",但亦"畏清廉",如果人人都能正气浩然、拒腐防变,钱害就不存在了。"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钱财多占者,最好将多余的钱财用于社会,否则祸害无穷,社会就不太平了。"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钱要取之有道,不能乱捞,不然神灵便要降罪下来。"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钱要会积攒,又要会花到实处,否则会有灾难至;如果只会花钱而不会挣钱,那就只有受贫困饥饿之份了。
张说最后告诫世人,获取钱财要讲"道、德、义、礼、仁、信、智",此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讲究"七术"的基础上获取的钱财就可以"久而服之,令人长寿",不然就会"弱志伤神"。
在《钱本草》这篇文章中,张说以钱喻药,针砭时弊,用短短的不足200字,把钱的性质、用途、利弊、积散之道描写得淋漓尽致。张说指出,钱"能驻颜,善疗饥,解困厄","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要想驾驭金钱,不为所迷,不为所害,应当精炼"七术",即"道、德、义、礼、仁、信、智"七种方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积存使用要有度,这就叫'道';不把钱看做珍宝,这就叫'德';获得与付出相适应,这就叫'义';不求非分之财,这就叫'礼';乐善好施,这就叫'仁';交易不违约,这就叫'信';不让钱伤害自己,这就是'智慧'"。如果不能做到上述七术,金钱就会令人"弱志伤神"。
今天看来,《钱本草》对于那些盲目崇拜金钱者仍是一剂灵丹妙药。
欢迎光临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http://69zhouy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