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s Archiver

超群 发表于 2016-8-26 08:38

丹东大孤山古建筑群

[align=center][img=500,0]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11/20111128161755978.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500,0]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11/20111128161814452.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500,0]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11/20111128161826236.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500,0]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11/20111128161840108.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500,0]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11/20111128161852573.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500,0]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11/2011112816193456.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500,0]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11/20111128161915188.jpg[/img][/align][align=left]    大孤山古建筑群,位于辽宁省东港市西部的大孤山南山腰。整个建筑由山上圣水宫的三霄娘娘殿、罗汉殿、龙王殿、玉皇殿、药王殿、钟楼、观海亭和山下天后宫(即海神娘娘殿)、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宝殿、财神殿、关帝殿、文昌宫、孔子殿、吕祖庙、戏楼等组成,集中在一个中轴线上,共一百二十余间,建筑面积四千多平方米。


    建筑群是清代中晚期的古建筑遗存,也是我省现存下来规模较大、较完整的三教(佛、道、儒教)古建筑群之一。据清碑和旧县志记载,始建于唐代,辽代建有佛庙,由于兵灾破坏和风化侵蚀,至明代末期“殿宇荒废,仅存基垣”。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山东崂山金山派道人倪理休,云游此地,见有古刹遗址,便发愿重建庙宇。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娘娘殿(即三霄娘娘殿)工程中,地下掘出十六尊辽代时期铁铸罗汉,因此又增建罗汉殿。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天后宫(即海神娘娘殿),由于光绪六年(1880年)发生火灾,将正殿及两厢全部烧毁,于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嘉庆七年(1802年)重建大雄宝殿,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建地藏庵,民国后期,将地藏庵改名为地藏寺。道光四年始先后修建戏楼、财神殿、龙王殿、玉皇殿、钟楼、文昌阁、吕祖亭。历经清代的重建、增建和维修,逐渐形成如今之规模。


    古建筑群,坐北朝南,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由此,建筑随山势构筑成阶层式院落。建筑布局紧凑,疏密得宜,鳞次栉比。殿院都有正殿和配殿作对称式,组成三进、五进院落,每进院落都有悬山式门楼、三滴水牌楼、月亮门、垂花门和圆门等连贯穿通,颇有南方苏杭式建筑风格。每个建筑都座落在高低不等的石台基上,并有石台阶。皆为青砖灰瓦木架结构,多为硬山七凛小式和六架小式木构建筑,也有重檐歇山屋顶,单檐歇山屋顶,单檐方形、六角攒尖屋顶的小式建筑,卷棚硬山大式和单檐歇山大式木结构建筑。特别是戏楼建筑,采取了前脸歇山与后身硬山结合的处理手法,汲取了我国湖南地方戏台的建筑形式进行营造。平板枋和额枋上下的雀替和形式多样的雕墩为透雕人物,游龙、飞凤、禽鸟、走兽、花卉等刻饰,颇具匠心。每门均为各种棂子的格扇门。屋顶瓦作多为合瓦顶,也有筒、板瓦顶,有莲花、兽面三角形式等勾头滴水。正脊为透雕花纹式脊等,有小石垒花、陶塑龙凤、叠小瓦脊,配殿多为清水脊。脊顶端塑有大象、宝瓶、宝葫芦和仙人等,两端装饰龙吻,垂脊和戗脊端有形态各异、神姿生动的垂兽和跑兽,与建筑物协调一致,庄重美观。建筑物上的砖雕刻,更是独具风格,到处皆是。砖刻常置于牌楼、门楼、门头、照壁、山墙、搏风、墀头、廊心墙等,内容丰富多彩。有生活起居、人物故事,仙灵鸟兽、山水花卉、几何图案、吉祥文字等。一般采取用浮雕,形神兼备,雕工精致,颇有巧夺天工之感。[/align]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X1.5.1 Archiver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