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论坛 谈儒论道 孟老师的文章——纪念释迦牟尼佛,究竟佛与道(十二)
查看: 1245|回复: 1
go

孟老师的文章——纪念释迦牟尼佛,究竟佛与道(十二)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09: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要表达内心的语言,佛语言比较丰富,而道家语言与儒家就比较含蓄了。虽然佛语言比较丰富,但是佛也有“不可说”之语,所以很多语言“不可说”。

   没办法,佛都“不可说”,咱黑头凡人只能不说,至于抽象的概念我已经写了好几遍,假如不懂,只能说自己功德不够。功德够了自然明白。

   自然怎么会明白?老实说功德到那个程度,就会有告诉的人出现,听起来似乎迷信?是不是?很多东西是不能随便写的,君不见《黄帝内经》有“歃血为盟”之教导?

   《灵枢》:“生神之理,可著于布帛,不可传于子孙。”很多东西就像前面文章写的“至死也不能说”。不能只有死了以后再公开好了。向谁公开?也就是“布帛”上面写的东西传给谁?这就是谁明白了。

   这样是不是“不君子”?是“不君子”,不过“不君子”不是我自己一个,而是都不君子,“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例如《悟生篇》是著于布帛的,原来都是手抄本,至于大量印刷那是传道者的心意,但是心意能读出来吗?而张伯端真正心传口授的是谁,而这个“谁”有能理解“几成”呢?

   就像佛弟子,能真正理解佛意的有几个呢?假如佛的亲传弟子完全都懂了,那不都当时就成佛了?

   医者仁术,仅仅是仁术,那么从仁术能不能再提高一步,提高的“道术”,再从道术里面明白一个道?这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到器,再从器到道器,在从“道器”里认识“道”,继而成为一个“道人”。

  “既雕且琢,反归于朴”。

   雕琢的过程是成为一个艺术品的过程,当然世界需要艺术品,但是也需要反归于朴的人。我们说好不容易成了一个艺术品,假如再把他回归自然,那就太可惜了,是不是?不,一个人不回归自然就不理解“道法自然”的真正含义。很多人是愿意自己归于朴,但是不经过雕琢而想回归自然,虽然是看起来自然,但是不等于回归自然。

   这些应该是不言之教,写出来就不好看了,会听的,倒也明白,不会的听就会说:“这不是人话”。

   其实“这不是人话”形容错了,这句话的形容应该是:“道之出口,淡而其五味。”

大有周易微信dy13371161988或Q285377969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预测专区|大有周易网

GMT+8, 2024-11-30 18:38 , Processed in 0.119158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