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论坛 学生论坛 小事背后的社会大伦理
查看: 1934|回复: 0
go

小事背后的社会大伦理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4: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2岁的儿子在娱乐场被一名5岁女孩荡起的秋千撞倒,身为父亲的永州市冷水滩区竹山镇香花坝中心小学29岁的体育老师马泽民不由分说打了女孩一巴掌。女孩的外婆、年近六旬的蒋彩云上前理论,并朝马泽民身上打去,结果被马泽民踹到重度昏迷,至今仍在抢救中。(9月10日《潇湘晨报》)

  小孩子在娱乐场所发生碰撞乃是一件极小极平常的事,最后演变出如此严重的后果着实让人匪夷所思。无独有偶,江苏省徐州市天马少儿艺校一位两岁半的女孩和同班小朋友因为抢板凳发生争执,被该小朋友的母亲、身为幼儿园大班的老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打了十多分钟。

  从这些小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伟大”的母爱与父爱,就是看不到正常的社会伦理。

  中国是个传统的儒家宗法伦理社会,也许文化基因里就有先天的缺陷或者演变过程中的劣币驱逐良币。总之,几千年下来,很多温情脉脉的东西不是缺失就是恶变。想当初,墨子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兼相爱”,要求“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然后“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总之,对待别人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某种程度上,墨家的兼爱与西方的博爱相近。多么美妙的社会蓝图啊。但是对于墨家的兼爱,儒家是很看不上的。孔子幻想的大同之世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补充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总之,儒家倡议的是等差之爱。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是有亲疏等差之别的。在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手足之间、乡人之间、陌生人之间,由近及远,由亲及疏,慢慢扩展。

  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最后的演变却是,墨家迅速式微,儒家鲤鱼跳龙门,不但成为官学甚至成为社会主旋律。当然,如果儒家的等差之爱能完全实现,应该也还算不错。问题是,它没有慢慢往外扩展,而是渐渐往里收缩。西方干脆称之为黑社会伦理。也就是说,所谓的道德与亲爱仅限于血亲关系之间。黑社会的歃血为盟就是对血亲关系的一种模仿,可谓之准血亲。这种血亲与准血亲顶多扩展到地域与熟人,也就是同乡、同学、同年、朋友、战友等层面。延伸到陌生人之间,就完全是丛林法则了。一句话,私德可以有,公德则没有。常言说,人多力量大,我们则是人多德短,社会堕落的力量倒是保持了最大。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母亲或者父亲疯狂地爱自己的孩子,但对别家的孩子,则视同狼崽;一个儿子或者女儿很爱自己的父母,但对别家的父母,甚至对双方的父母,那爱也是递减甚至完全没有的。于是乎,我们的社会不但普通食品安全令人担忧,就是婴儿奶粉都可以添加诸多毒剂甚至不明不白的东西了。

  如果你要爱自己的孩子,那么你当也爱别人的孩子,否则你孩子一出自家的小圈子将面临什么样的大环境?如果你想给自己的孩子幸福,那么你就得给这个社会增加幸福,否则,你孩子的幸福感既不安全还可能先天残缺。一句话,出于自私的目的,我们也得将爱大写。(作者为大学教授、评论人)

大有周易微信dy13371161988或Q285377969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预测专区|大有周易网

GMT+8, 2024-11-27 05:28 , Processed in 0.125733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