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诞生于20世纪初,量子力学是研究原子,电子等微观世界物理规律的理论,量子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称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宇宙是由大量的原子等微观粒子集合而成,所以量子力学~量子论是宇宙全体最为根本的法则。
量子力学出现前,人们认为光的强度是可以无限变弱的,但是在量子力学里,光是存在最小的单位的,不可再分的光量子,也就是光子,具有不连续的性质,如果把一个光子的能量设定为1,那么,光的强度(能量)将是1的整倍数,也就是说1.6或者0.3这些数字是不可能用来描述测量光的能量的。这就是量子力的说的基本粒子的不连续性质。
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意味着光是由具有粒子性质的光子集合而成,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夜空中的星星,就是因为光是光子的集合,假如光是连续的,光在传播光的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被无限的摊薄,如果光是连续的,当遥远星系的光到达人眼的视网膜时,会非常微弱,以至于我们视网膜上的感光分子无法分辨,就是说,如果光是连续的,我们将看不到星星。光作为光子(光量子)的集合,从光源发出的光子的密度虽然会降低,但每一个光子本身是独立的,能够保持自己的能量,光的能量就不会被无限摊薄了,所以光子作为粒子打到视网膜上的时候,有足够的能量让我们看到星星。
量子理论出现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光是一种波,比如我们看到色彩斑斓的肥皂泡,这现象就是光作为波的性质的光的干涉效应,也就是说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根据量子论,单个的光子,电子就同时具备波和粒子两个性质。一个基本粒子,不去观测它时,它的表现像一个波,观测的话,它就表现出粒子的形态,但观测到基本粒子的范围是在那粒子波的范围内。数学上表达电子波的方式是使用“波函数”,在原子内部求解电子波的波函数方程式就是“薛定谔方程”,通过数学上的运算就能求解在原子,分子内部的电子轨道。通常用“位置的涨落”来描述基本粒子运行的轨道规律,这就是量子力学里的“测不准原理”也叫“不确定性原理”。
1913年,玻尔构造了一个原子的模型,认为原子内部的电子所携带的能量也是一份一份的,允许电子存在的轨道就变化了分立的了,当电子从高能轨道去低能轨道的时候就会发光,发出来的光的能量等于轨道之间的能量差,由于电子的轨道是分立的,所以他发出光的颜色(波长)也就变得分立了。这解释了无色的光通过棱镜后会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的原理。同时也成功解释了冶炼时,观测高温物体发出来的光的颜色就可以推测处温度的高低,比如红色是600度左右,黄色是1000度左右,白色是1300度左右。
不同的原素之间的差别是不同原素的电子配置的不同相关的,电子配置的不同决定了各种原素的化学反应的性质也不同~容易形成什么样的离子,容易与什么样的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等等,化学的根本原理是量子力学支配的
把宏观的物体看做是大量的原子组成的集合体,根据量子论,来研究它们性质的物理学叫做“凝态物理”,现代人所用的电子产品中的各种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都是建立在凝态物理学上,就是说是量子力学的实际运用。所有电子产品都是受量子力学支配的。
从原子核到夸克等基本粒子,和光子,电子一样,同时拥有粒子和波的属性,整个宇宙都由量子论支配,量子论几乎是所有物理学理论的基础理论,除了引力~万有引力,就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出的引力是时间和空间的弯曲,产生的引力现象。为了统一广义相对论,物理学提出了“量子引力理论”,其中最有竞争力的就是“超弦理论”,超弦理论认为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弦”,所有的物质的外在表现只是弦震动的频率和方式不同而已。谢谢大家,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