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论坛 谈儒论道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 ...
查看: 1917|回复: 1
go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12: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8·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注释】

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虞仲,季历。季历生子昌,有圣德,太王意欲立之。太王疾,泰伯避适吴,虞仲从之逃亡。季历立为君,传子昌,是谓文王。

至德:德之至极之称。

三以天下让:或说:泰伯乃让国,其后文王、武王卒以得天下,故称之为让天下。或说:时殷道渐衰,泰伯从父意让季历及其子昌,若天下乱,必能匡救,是其心为天下让。三让,一说:泰伯避之吴,一让。太王没,不返奔丧,二让。免丧后,遂断发文身,终身不返,三让。一说:季历、文、武三人相传而终有天下,皆泰伯所让。今按:泰伯之让,当如《史记》,知其父有立昌之心故让。孔子以泰伯之德亦可以有天下,故曰以天下让,非泰伯自谓以天下让。三让当如第二说。

民无得而称:泰伯之让,无迹可见。相传其适吴,乃以采药为名,后乃断发文身卒不归,心在让而无让事,故无得而称之。

本章孔子极称让德,又极重无名可称之隐德,让德亦是一种仁德,至于无名可称,故称之曰至德。

【白话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称为至德了。他三次让了天下,但人民拿不到实迹来称道他。”

〖续貂〗

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品德至高了。再三地把天下让给季历,老百姓简直找不出恰当实迹来称赞他。

先了解一下孔子所评价的人物历史。据《史记·周本纪》记载:

周是一个古老的部族,活动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可能是夏族的一个分支。早在唐尧时代,周的始祖后稷就担任农师,掌管农业生产。后稷的后代古公亶父(dǎn fǔ)在豳(bīn)地继承先祖的事业,积累德行,普施仁义,施行兴农措施,使部族逐渐强大,国人都很爱戴他。戎狄的薰(xūn)育族来侵扰,想要夺取财物,古公亶父就主动给他们(很有基督精神)。后来又来侵扰,想要夺取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愤怒,想奋起反击。古公说:“民众拥立君主,是想让他给大家谋利益。现在戎狄前来侵犯,目的是为了夺取我的土地和民众。民众跟着我或跟着他们,有什么区别呢?民众为了我的缘故去打仗,我牺牲人家的父子兄弟却做他们的君主,我实在不忍心这样干。”于是带领家众离开豳地,渡过漆水、沮水,翻越梁山,到岐山(陕西凤翔)脚下居住。豳邑的人全城上下扶老携幼,又都跟着古公来到岐下。

其他邻国听说古公这么仁爱,也有很多来归从他。于是古公就废除戎狄的风俗,营造城郭,建筑房舍,把民众分成邑落定居下来。又设立各种官职,来办理各种事务,建立了周国。

古公亶父所生三子,长子泰伯(原文作太伯),次子虞仲,他的妃子太姜生下小儿子季历。季历娶太任为妻,太任是一个贤惠的妇人,生下昌(周文王),有圣贤的祥兆。古公说:“我们家族有一代要兴旺起来,恐怕就在昌身上应验吧?”(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知道古公想让季历继位以便传给昌。)

古公年老后在选择接班人上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看中季历之子姬昌有圣德,欲立季历为接班人,但以祖制且为不顺。泰伯、虞仲乃国之大贤,为让弟季历平顺接班,兄弟二人主动避居吴山(在今宝鸡市北)。但是,自觉仍有碍处,决然离开吴山,一块避退到南方荆、蛮之地(今江苏无锡(即谐音吾西、吴西)一带),随当地的习俗,断发纹身,定居,并创建了吴国。

古公去世后,季历继位,这就是公季。公季实行古公的政教,努力施行仁义,诸侯都归顺他。

公季去世,儿子昌继位,这就是西伯(文王)。姬昌继位后,一心一意施行仁义,敬重老人,慈爱晚辈。对贤士谦下有礼,有时到了中午都顾不上吃饭来接待贤士,士人因此都归附他。伯夷、叔齐在孤竹国,听说西伯非常敬重老人,就商量说为什么不去投奔西伯呢?太颠、闳(hōng)夭、散宜生、鬻(yù)子、辛甲大夫等人都一起归顺了西伯。

文王去世后,周武王继位。武王日不暇食、夜不安寐,立社稷,改正(zhēng)朔,实行分封、以殷制殷等安邦定国、攘边安内的政策策略。

经过这祖孙三人的苦心经营,周国的国力日渐强盛,直到武王率领天下诸侯,抓住商纣王暴虐无道、丧尽民心的时机,一举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

有了这样一段历史,如本章,孔子对晓知父意,主动避让王位的泰伯给予高度评价:“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泰伯可称道的是其不为而为的出让王位。按照中国古制,王位是要传长的,并无传贤之说,更何况是先传庸子(相对而言)后传贤孙。泰伯的让位,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以后王位的继承除传长外,也可以传贤了,并且因为武王伐纣成功,传贤之制更显名正言顺。

泰伯之举,遍观中国历史,几人能欤?孔子之论不谬也。

至此处谈谈自己读书心得:古文距离今日,年代久远,又常常言简意赅,为今人理解留下了很多的不便,有些东西即便是皓首穷经,恐怕也难以还原历史真相。遇此情况,我们只求能掌握大意即可,我们没有能力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搞得那么清楚,恐怕也搞不清楚。本章赞泰伯的品德是极其崇高的,这是没有疑问的,把王位让给季历,最后其侄子武王得到了天下,这让位之德老百姓找不出恰当的实迹来颂扬他,也没有问题;疑问在翻译“三”上,此三为多?为三?说不清楚,其结果只是“一”,何乃有“三”?让王位这种大事,岂是朝夕之间可定的事情,可能泰伯屡次(三)向父亲表达这种意见,而其父也很纠结,于是泰伯出走以坚父心,以此释三也很合理。而理解本章反倒是去掉三更畅快,我们不搞训诂,修养自己,亦可矣。
大有周易微信dy13371161988或Q285377969

Rank: 1

沙发
发表于 2012-6-2 15:34 |只看该作者
超級精彩,我非常喜歡












什么BB霜好用 ziooo.com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预测专区|大有周易网

GMT+8, 2024-11-30 18:50 , Processed in 0.12306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