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论坛 谈儒论道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
查看: 2355|回复: 0
go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16: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9·7』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注释】
空空如也:或说:孔子自言无知。或说:此指鄙夫来问者,言此鄙夫心中空空。就文理,后说为是。或说:空空,即倥(kōng)倥(注:倥倥,蒙昧无知),诚悫(注:悫què,诚实,谨慎义)貌。鄙夫来问,必有所疑,有所疑,即非空空。然此鄙夫心中只有疑,并无知,则仍是空空,两义可兼说。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叩,如叩门,使门内人闻声开门。又如叩钟使自鸣。孔子转叩问此鄙夫,使其心自知开悟。两端者,凡事必有两端,孔子就此鄙夫所疑之事之两端叩而问之。竭,尽义。于此两端,穷竭叩问,使鄙夫来问者,对其本所怀疑之事之两端均有开悟,则所疑全体皆获通晓,更无可疑。然此非孔子先自存有一番知识,专待此鄙夫之问。孔子仅就其所疑而叩之,使自开悟,故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正为此鄙夫心倥倥如,诚悫有疑,又自承无知,故能循孔子之叩而逐步自有所开悟。若使此鄙夫胸有成见,不诚不悫,别怀他肠而来问难,则孔子虽善叩,此鄙夫必抱持己见,深闭固拒,不能有所开悟矣。故孔子虽善教,此鄙夫亦善学。孔子之善教,正因其自认无知。此鄙夫之善学,亦正因其心空空诚悫求问。盖问者心虚,而答者亦心虚,敬使答者能转居于叩问之地位,而问者转居于开悟对答之地位。而此所疑之事,乃跃然明显,不明显于孔子之口,乃明显于此鄙夫来问者之心头。此章亦孔子循循善诱之一例。
本章言学问求知,必心虚始能有得,此其一。学问有所得,必由其心自有开悟,此其二。学日进,心日虚,得一知,必知更多为我所不知者。孔子曰:“我有知乎哉?无知也。”此非谦辞,正乃圣人心虚德盛之征,此其三。学者当取与知之为知之章合参。
【白话译文】
孔子说:“我有知吗?我实是无知呀!有鄙夫来问于我,他心空空,一无所知,只诚悫地来问,我亦只就他所问,从他所疑的两端反过来叩问他,一步步问到穷竭处,就是了。”
〖续貂〗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素有“悖论之父”之称,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一天,一个学生问他:“老师,你所掌握的知识比我的多许多倍,可是为什么你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点怀疑呢?”他用手杖在沙土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又画了一个小圆圈,然后说:“大圆圈的面积代表我掌握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代表你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圆圈以外的地方就是你和我无知的部分。因为大圆圈比小圆圈大,因而接触的无知的部分也比小圆圈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芝诺的话表现了一个哲学家对知的认识: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接触和思考的问题越多,就越觉得有许多问题不明白,因而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相反,一个人缺乏知识,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低,就越觉得自己知识充足。
    古今中外同理,本章孔子所言无知,正是其有知之谦辞,亦是其内心自觉无知之真实感受。
圣人,甚至是一般的智者,对于知识的学习总会有超乎一般凡人的能力,甚至可以说他们用上一年的功夫,可能一般人十年都未必赶得上,马克思学俄语恐怕就是一例。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这让我联想到了哲学的功效,一个人的头脑经过了哲学的开化,很多事情都能举一反三,学习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增,他可能很少接触某一类东西,或者从未接触,但碰到需要解决该类问题了,他可能通过短时的了解,就能想出很好的解决办法,虽然可能不够具体。我非常敬佩我们的生产厂长,他学识渊博,我们这些鄙夫在专业上碰到难题,找到他时,我感觉他有时就通过这种孔子式“叩其两端而竭”的方式,启发我们,最终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案。
而孔子更是启发式解决问题的大师,他说:“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8』),这一点你不服不行。
辨析:空空:诚实貌,憨厚无知貌。如:“悤(cōng)悤乎,其心之坚固也;空空乎,其不为巧故也。”(《吕氏春秋·下贤》高诱注:“空空,悫也。”)又如:“君先立於仁,则大夫忠而士信,民敦,工璞,商悫,女憧,妇空空。”(《大戴礼记·主言》)
本章来向孔子请教问题的鄙夫,虽然可能社会地位不高,但是态度“空空”,向学之心善,求知之心切,方有孔子就其不知道的问题,孔子也不知道的问题,叩其两端,逐步启发,扫除障碍,找到答案,亦体现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孔子虽然主张:“君子不器”(『2·12』),但就算是在孔子那个年代,一个人一般也不可能样样精通,所以孔子又会因材而施教。学习本章当深深体会有知与无知、相对与绝对、正与反等概念的应用,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2.16』)
本章所言“学问求知”,必心虚始能有得,此其一。学问有所得,必由其心自有开悟,此其二。学日进,心日虚,得一知,必知更多为我所不知者,此其三。
学者亦可与知之为知之章合参。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17』)

大有周易微信dy13371161988或Q285377969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预测专区|大有周易网

GMT+8, 2024-11-30 19:47 , Processed in 0.2409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