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为何引起多元反应? * Z& E9 V1 z! c3 N0 v# x/ M/ p
丁咚 文 % Q0 ~" q! }- H) G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但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未受到举国上下的一致景仰。相反,中国民众对此作出多元的反应,特别是知识界、互联网上传出各种复杂的富有争议的声音,远非欢欣鼓舞可以概括。
2 p% K- R$ @3 U, B+ ?+ t 也许莫言本人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表的感想能透露出某些微妙意味,他说,“感谢朋友们对我的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人心,也看到了我自己。”这句话应该是他的由衷之言,也说明他很有自知之明,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大众心中是个什么形象。代表官方的中国作家协会在其获奖消息公布后立即发出贺电,新闻联播播音员也打断正常的节目安排以喜悦的表情插播他获奖的新闻,都在说明,他的获奖得到了这个国家掌权者的政治认同以及不吝姿态的褒奖。; @! M4 z4 @) R9 B; M
事实上,莫言并非华人世界诺贝尔奖第一人。在他之前,已经共有7位华人血统者获此殊荣。其中包括两位地地道道的中国籍人士斩获诺贝尔和平奖以及一位在中国土生土长、中年离国的法国籍华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这些人获奖后不仅在国内鲜有报道,而且受到严厉的批判。2000年,当那位法国籍华裔作家成为首位华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后,中国作家协会出面通过政府媒体公开声称,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从文学角度评选,而是有其政治标准,表明诺贝尔文学奖实质上被用于政治目的,失去了权威性。
; s( T5 a8 T) J+ B) V2 h y+ e* E 同一个机构前后发出截然不同的声明,恰恰反映了谁才是真正的政治挂帅。根据诺贝尔遗嘱,诺贝尔奖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诺贝尔奖100多年的历史,已经充分印证了这一原则。它的获奖者中,既有共产主义世界持不同政见者,比如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再比如高行健,也有正统意识形态的支持者,比如肖洛霍夫,再比如今天的莫言。由此证明,诺贝尔奖确实是按照超越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原则,根据作家的实际成就进行评奖的。
/ ^9 ?. g( R; Z# z8 @ 虽然正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评论指出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将这一奖项授予莫言,反映了中国强大以及世界影响力提升,人们猜测,崇尚举国体制的中国为了突破中国正统作家从未获奖的历史,对深陷欧债危机、获得中国诸多援助的瑞典可能施加了某些影响,众所周知,莫言是所谓的体制内作家,他是中共党员,且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在备受非议的手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活动中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据闻,他甚至为重庆唱红运动写了一首赞美诗,但我们应该相信,莫言自身的文学成就的确不副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他本人的价值观和政治观点,不应当作为评价其作品的核心尺度,也不是瑞典文学院决定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依据。
3 E; {$ _5 G* a$ u+ G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超越政治,超越意识形态,为莫言获奖真诚地鼓掌。政治可以在文学家的作品中予以反映,完全脱离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但政治绝不可以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也不能用来攻击异己者的棍棒。
. l, ^$ q& c& `0 V& H3 W 同时,也希望那些曾经对诺贝尔奖进行政治歪曲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狭隘,认识到自己才是一直在以政治和意识形态挂帅的,并切实地纠正以往的错误做法,将诺贝尔奖回归本位,正确对待历史上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为他们解除沉重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枷锁。- Q0 P" k7 r% b: w( {( v
在回答温家宝总理的问题时,中国科学家钱学森曾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核心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所指的是科学技术人才,但在一切领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培养不出大师级人物”?
( s7 g7 l: O, b2 V 最根本的问题是,毛泽东时代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挂帅观点在经过文革后一段时间的反思和改正后,在最近的二十余年里,又重新在主流社会占据了主导地位。全社会泛意识形态化,政治挂帅机制化,在经济、社会、教育、文学、新闻、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加强了其控制力。经济上,比如华为、中兴开拓美国市场受阻,核心的原因就是以党委为标志的政治对企业的无所不在的渗透和掌控,对美国众议院的决议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社会上,在一个现代国家,公民社会形成和发展是必然趋势,但政治对社会组织的防范和干预,正在阻遏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和成长;教育上,政治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全方位渗入,更是众所皆知,从小学到大学,公民教育和历史教育都以现行政治作为主要内容,并将指导思想、顾大局、守规矩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从而桎梏了人的灵魂和思想,扼杀了人的创造精神;文学、新闻、文化、艺术领域的审查制度,迄今仍在不合时宜地延续。就连我们的近邻缅甸官员都在强调,新闻审查制度与当代世界主流趋势完全不合拍。% `+ K) ?" Q* h% C) `
莫言的获奖不应该作为当今中国政治和意识形态无所不在正确的证据,他的文学个性和在思想狂飙运动推进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决定性的成长经历为其获奖奠定了最关键的基础,中国社会的开放化一面也为其作品与世界主流接轨提供了可能,他是生长在中国土壤、浸润世界优质文明的一代作家的代表,因此莫言本人应该感谢的不是传统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对自己作品的“审查”,而应当为沐浴在全球化时代、在中西思想碰撞中自己的作品不断升华而庆幸,并进一步开放胸襟,拥抱世界,为中国更加融入全球体系,为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为中国人脱离思想囚禁,享受全人类的基本待遇,展现知识分子的良心。" q' E* c; _+ `: k& s, J
. V4 O. n0 U9 D.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