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论坛 中韩文化交流 《朝鲜大饥荒真相》
查看: 1832|回复: 2
go

《朝鲜大饥荒真相》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08: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凤凰周刊记者周宇/祝春亭配图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今年3月份发布的报告,尽管有所增产,朝鲜依然严重缺粮,缺口预计达74万吨。而世界粮食计划署(以下简称WFP)驻华官员近期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透露,朝鲜今年粮食缺口41.4万吨。但如果今年夏天朝鲜发生水灾的话,这个数字会相应变化。
缺口的粮食规模对应着多少虚弱的民众也是统计不一。WFP的评估团建议国际,需为朝鲜300万脆弱民众提供粮食援助。此前一年的10月,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瓦莱丽·阿莫斯则称,朝鲜大约600万人面临粮食短缺风险。如果属实,这个数字占了朝鲜总人口的1/4。联合国2010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朝鲜人口总数在2008年为2405万。
1995年前后,朝鲜大饥荒曾经饿死上百万人。此后情况虽有好转,但始终未能彻底摆脱饥荒的威胁。但由于朝鲜极度封闭和排外,那片神奇土地上什么是真情,始终令国际社会纠结。



电视截图:朝鲜饥饿中的儿童

慢性饥饿的国家
1990年代中期,朝鲜发生骇人听闻的大饥荒。根据叛逃韩国的已故朝鲜领导人黄长烨的记载:到了1995年,平安北道发大水,粮食危机变得日益严重起来。街上饿死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抢粮食而引发的杀人、强盗事件也越来越多……只要稍微离开平壤市中心,就能看到饿死的人,往郊外去,更是成堆的尸体。
黄长烨引述朝鲜党内组织部的说法称,1995年共饿死50万人,包括5万名党员,到1996年11月中旬已经饿死约100万人。军需工业的工人约50万,其中就连那些技术最高超的工人也饿死了超过2000人。有一半的人,饿肚子无法干活,只能躺着。
韩国统一研究院2004年的研究成果认为,1994-2000年间,朝鲜因饥荒造成的人口损失,至少63万-69万,最多在58万-112万之间。
大饥荒过后,朝鲜虽然也经历了数次粮食危机,但未再出现先前的惨烈景象。但饥荒似乎从未离开朝鲜半步,只是变成了日常而缓慢的饥荒。这让中国人难以想象,1959-1961年的国内“大跃进”,似乎已是对饥荒惨状的记忆极限了。
朝鲜的饥饿人口,在90年代初约为420万人,90年代中期增加到700万人。之后经历了10年以上的漫漫粮食危机,到了2007年,33%的国民,即780万人处于营养失调状态。这在亚洲,独一无二。

金正日的采购组到世界各地采购食品。金二喜欢美国啤酒,图片为日本御厨拍摄,御厨后逃回日本

不要污蔑朝鲜好不好,谁说朝鲜看不到一个胖子?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一份报告称,朝鲜从1996年到2010年,共经历了15次灾难。其中,因设施不足或人为失误而造成的人灾多达9次,比自然灾害多。
贫困的直接原因往往比较清楚,无需做太多分析,但其最终原因模糊不清,还远远没有定论。
联合国的《2010世界粮食不稳定状况》报告将朝鲜列入22个慢性粮食危机国家。该报告称,粮食危机国家的国民营养不良比例要高出发展中国家的3倍。通常,每人每天平均所需的最低能量为1800大卡,长时间无法保障这一能量的人可列入营养不良或慢性饥饿状态人群。
事实上,认识饥饿与贫困,根本不需要精心设计的判断标准和精巧的度量。
《凤凰周刊》记者2010年4月在朝鲜看到,从新义州到平壤之间的粮食主产区。铁路两侧满眼是一直蔓延到天边的田地,极难看到树木。因此显得有些怪异。
朝鲜人显然在尽最大可能去开发能种粮食的土地。除了砍光树木,就连铁道路基旁、河堤旁等斜坡,以及河流中央一小块露出水面的土丘,也全部被勤劳地翻土,梳理成田地。
田地里,一群群的农夫随处可见,但真正在干活的,似乎并不多:许多人一排排地蹲在那里,或是拄着锄头,看着远方。但有一种人是勤劳的,对几米外行驶的列车也视而不见。他们通常是妇女,衣着破旧,身材矮小,头发凌乱,背着个小口袋,手持一把小铲子,斜着趴在地上,或是蹲在地上,细致地找着,挖着。
这样的场景,从南部的开城,到中部的平壤市中心,再到北部的新义州,都可以看到。据知情人士介绍,这些妇女是为应对朝鲜粮食短缺而被迫挖野菜充饥。每年这个时候,在朝鲜被称为春荒,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挖草根充当粮食

庄稼欠收,一位农村干部满脸焦虑
本刊记者进入朝鲜的两个月前,有中国船员在清津港口见证了饥饿的迹象。中国船只靠岸后,手机被统一封存。岸上的朝鲜士兵持枪站岗,不允许他们靠近。但岸上饥饿的人们拍打着自己的肚子向船上的船员们招手,希望对方能扔些吃的东西。但没有人敢这么做。一些朝鲜人弯着腰,在港口的地上仔细地扫,寻找可能漏下来的米、面等食品。
朝鲜到底缺多少粮?
对于朝鲜到底缺多少粮,各方数据同样差别巨大。2008年就曾为此发生争论。当年,WFP认为粮食缺口为167万吨,650万人生存受到威胁。
“缺粮是肯定的,并且普通朝鲜人一个月工资至多只能买2公斤大米,买不起是主要问题。”该商人介绍,“外界统计的是粮食缺口,实际上还可以吃草等其他食物。”此外,还可以改变饮食习惯,比如晚上八九点钟才吃晚饭,防止夜里饿得睡不着。
该人士称,朝鲜人已经习惯了艰苦,不能以中国人的饮食标准来衡量朝鲜的食物匮乏程度。目前,朝鲜的草尚未长出来,等草、土豆等长出来,食物短缺会有所缓解。
援助朝鲜的食品,每天清晨从丹东始发,只有相当级别的干部才能享用


老弟,你可要挺住啊,保证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不倒,大哥给您达粮食来了!

看到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赠!

谁能吃到援助粮?
尽管几十万吨的粮食缺口对于正常国家来说几乎不值一提,但对于始终处于慢性饥饿之中的朝鲜民众来说,却有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区别。而在朝鲜内部,不同阶层的人,吃到粮食的机会完全不同。国际社会的援助粮同样如此。处在食物链最底层的人始终缺粮,这也是困扰国际社会的一大难题:有可能最需要国际社会帮助的人群,却是最没可能吃到援助粮的人。
韩国媒体DAILYNK今年3月5日的报道称,“食品支援?居民们连在旁边看的份儿都没有。”美国对此次食品援助提出了严格监督要求。食品支援的对象也限制在了5-7岁间营养不足的儿童,据悉会支援玉米与大豆的混合食品、植物油、营养失调幼儿用补品等。
但最近进入韩国的咸镜北道高层“脱北人士”并不认为如此这般,居民们就能拿到食品。该人士称:“2008年有1万吨级的船只装载着玉米、大米进入了清津港,但是变成了军粮。”

板门店的两个朝鲜军官,他们虽不愁充饥,但也营养不良

这个军官,一看就知营养不良
他介绍,如果有船舶到达清津港,那么最先装载货物的火车保卫人员实际上是换了便装的黄海道(2军团)、江原道(5军团)的军官们。此外,干部盗取物资现象严重。
2011年4月韩国相关组织对500名“脱北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仅有1人回答一般居民也得到了国际社会食品支援,仅有10人表示分配给了弱小阶层的幼儿。
问卷调查显示,得到物资的有军队(73.6%),党、军部(69%),政权机关(48.8%)等特权机关。
2006年美国朝鲜人权委员会的报告认定,“韩国援助的大米中大部分被利用为朝鲜军军粮。”委员会指出对朝援助粮的90%以上被作为战时储备粮或者发放到各个部队作为军粮,其他10%依次分配到属于军备经济的第二经济委员会管辖下的机关、企业和党政机关等。

军队粮食供应不足,一群饥肠辘辘的军人在庄稼地转悠,寻找食物

一个军人偷玉米,玉米长势不好,颗粒稀疏。还有这个军人的胳膊,骨瘦如柴
朝鲜是把粮食分为四等级进行配给的。
也就是党中央机关、各级党委员会成员和居住在平壤中心地区的居民为供应第一位,军队和跟军队有关的人员为第二位,特级企业(大企业)员工为第三位,一般居民为第四位。
“好朋友们”估计第一位有100万名(占总人口的4%),第二位约有150万名(占总人口的6%),第三位约有400万名(占20%),第四位约有600万名(占30%),此外不能纳入到配给体制的农民阶层人口约有800万名(40%)。
第一、二位的人口为中心阶层,任何时候都会无条件供给粮食,因此对外援助有无并不会对他们有太大影响。
饿死的是包括农民在内的居民!

典型的朝鲜人面孔,金家父子真伟大,科技发达的欧美减肥无计可施,减肥在朝鲜获得巨大的成功!


金粉吹嘘朝鲜实行免费教育,连校服都是国家统一发的(注:中国今年援助了六个亿)。试问:穿校服能管肚子饱吗?金粉还吹嘘朝鲜全民免费医疗,缺医少药,免费医疗有何实际意义?看这儿童,满头疥癣,连药膏都没有!

这样的小学生,说不定明天就会饿死在上学路上!据脱北者说,学校从教室抬出尸体的现象屡有发生!

黄海南道海州托儿所
2012年6月11日 -人民日报报道:朝鲜幼儿园每天给孩子吃5顿饭...孩子们每天在这里吃5顿饭,有专业营养师负责调配营养。


朝鲜到中国海域抓中国渔民,勒索巨额赎金。于是就有这一幕——中国驻朝鲜大使刘洪才5月17号率使馆工作人员前往朝中友好宅庵合作农场参加支农活动,以表达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友好情谊。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向农场赠送了支农物资。
大有周易微信dy13371161988或Q285377969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4-2-25 05:57 |只看该作者
这日子咋过,还吹,所以共产党得倒台。顶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4-3-6 12:32 |只看该作者
好贴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预测专区|大有周易网

GMT+8, 2024-11-24 11:49 , Processed in 0.13636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