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论坛 历史探索 历史研究 中庸: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讲话的效果和影响
查看: 1129|回复: 0
go

中庸: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讲话的效果和影响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22: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讲话


作者:中庸

来源:共识网


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全国县委书记以上干部有七千多人参加,史称七千人大会。当时全国粮食供应形势严重,中央粮食征购工作极为困难,所以要开一个号召顾全大局,反对分散主义,实际是催要粮食的会议。但在会议进行中,或许是分组讨论中党员干部的激烈的呼声和一些随机性事情的因应,大会脱离了原有议程,有了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内容议程,即所谓“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一说。干部们把大跃进以来的怨气怒气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出了些气,结果是中央和地方上下通了气,最终大会开成了一次发扬党内民主的有史以来比较成功的会议。


刘少奇于1月27日下午2时,没有用原来准备的讲话稿,拿着十几页的讲话提纲作大会发言,刘少奇讲了三个小时。刘少奇讲话结束后,全场热烈鼓掌,说明党员干部对刘少奇讲话的高度赞扬和认可。刘少奇的讲话效果,,对大会议程产生一定影响,对党的民主进程产生深远,他或许没有想到,他的这次讲话,还有他没有想到的效果和影响。


一、广大党员干部认同刘少奇对大跃进的评价


刘少奇在讲话中首先如实说出经济形势的严峻:据统计,1959,1960,1961这三年,我们的农业不是增产,而是减产了,减产的数量不是很小,而是相当大,据统计减产了百分之四十,或者还多一点。1962年的工农业生产也难于上升。两年前,我们原以为在农业和工业方面,这几年都会大跃进,可是现在,不仅没有进,反而退了许多,出现了一个大的马鞍形,应该承认事实就是这样。


是什么原因造成农业和工业都减产了呢?这是每个与会者都在反复追问的问题,也是中央必须作出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刘少奇在报告中说: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条是天灾,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工业和农业减产了。还有一条就是从1958年以来,我们工做中的缺点错误。这两条原因,哪一个是主要的呢?到底天灾是主要原因呢?还是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是主要原因呢?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的主要原因是天灾,有的地方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产生困难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对于出现的严峻的灾害局面的原因,认为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1961年5月刘少奇在小范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曾提出这个观点。现在在党的大会上说出来,这要有很大的勇气和胆量,这话一般基层干部是绝不敢说的,刘少奇这话使广大基层工作者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


刘少奇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你不承认,人家就不服。


在重大挫折面前,人们自然要追问,既然是人祸,人祸的人是谁呢?


刘少奇说,首先要负责的是中央,包括中央各部门,包括国务院和国务院所属各部门。


造成人祸的缺点错误是什么原因呢?刘少奇说出如下原因:在经济建设中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我们不少同志不够谦虚谨慎,有了骄傲自满情绪,违反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党内生活和群众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内和群众中,又进行了错误的过火斗争,使群众和干部不敢讲话,不敢讲真话,也不让讲真话······


刘少奇虽然说了那么多问题,但他也不能说总路线是错误的,因为总路线是毛泽东提出来的,他还得考虑维护毛泽东的威信,既要说明大跃进的问题,又要婉转而合情合理,可谓煞费苦心。后来林彪的讲话,更是强调毛泽东同志一般是不会错的。因此刘少奇接着讲到: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但几年来执行中有偏差,更多地注意了多快,注意好省不够。这么严重的错误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呢?不是路线性质的错误,而是执行总路线的问题。刘少奇是在肯定三面红旗的前提下检讨大跃进的错误的,这就决定了会议的发扬民主和自我批评不能不带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对经验教训的反省总结只能停留在“出气”的层面,很多重大问题没有深入研究下去。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的讲话,针对大跃进中的问题,讲话实事求是,不遮丑,不粉饰,敢于正视现实,表现出刘少奇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刘少奇讲话后,会议才有后来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才有了小组讨论会的出气发言。对激活党内民主有极大推动做用。对中央和地方干部的思想上下通气做了有效的沟通。


刘少奇的讲话赢得人们的肯定,说是有勇气,讲了实话。但人们疑惑的是,刘少奇在大跃进时也可是紧跟左的脚步的。如1958年9月19日至28日,刘少奇到江苏视察,在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参观中稻丰产试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一万斤。刘少奇居然说:“一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1958年9月30日人民日报)人们的感觉,刘少奇也是大跃进的积极推动者。


刘少奇的思想剧变发生在他44天的湖南省农村调查之后。44天调查,33天吃住在农村,他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老家农村人们的悲惨生活,他忍不住陪着人们掉眼泪,他忍不住在调查时站起来向人们深深的掬躬,他对乡亲们说:“我一走40年,今天回来不是衣锦还乡,而是给乡亲们赔礼来了,我们的工作没有作好,让父老乡亲吃苦了。我一定想出办法,尽快地扭转这个困难局面,请父老乡亲给我两年时间,两年以后,如果大家仍然象今天一样饿肚子,你们就扒掉我的祖坟。”刘少奇心中怀着“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记忆,牢记着两年不扒祖坟的誓言,带着内疚沉痛的心情,离开湖南老家,他想让乡亲们的生活变得好起来,他再也没有回来。


二、毛泽东对刘少奇讲话是不满意的


毛泽东主持了大会,刘少奇讲完话后,毛泽东就宣布了散会。按照贯例,一般总要评说几句,但毛泽东没有对刘少奇的讲话有任何评价,因为毛泽东对这讲话实际是不满意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只是对林彪的讲话大加赞扬。毛刘二人对大跃进以来的形势看法是有差别的。他们在小范围开会时也都说过错误主要是工作造成的,也说过是人祸问题。刘少奇在得到饿死人的报告后,忧心重重地对毛泽东说:“人相食,你我是要上书的,”后来到湖南调查回来,对真实情况了然于胸,对大跃进的看法与毛泽东有了更大的差距。而毛泽东的看法是没那么严重。1961年9月开会时,周恩来发言谈大跃进的问题,毛泽东插话说:“错误就是那么一点,有什么了不得。”1961年5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说:“过去几年,包括大跃进三年,总的来说,我们办的好事是基本的,三面红旗是正确的。”毛泽东曾在一个材料上批示:“将来我拟写文章宣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一个百花齐放,一个人民公社,一个大跃进,这三件,赫鲁晓夫们是反对的,或者是怀疑的。”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的讲话,还有会上会下的一些人的言论情况,使毛泽东心情很不爽,也就是后来文话大革命时,江青说过的一句话:“七千人大会让毛主席憋了一口气。”可以肯定,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肯定憋下气了。著名学者胡池鹏先生的文章特点是资料详实,他对毛泽东为什么憋气,憋了哪些气而写的憋气篇的文章,可以说把问题说了个明明白白,令人叹服。胡池鹏先生的观点应该像经典一样得到肯定和应用。


毛泽东看了刘少奇的大会书面发言初稿就不满意。毛泽东要肯定三面红旗是正确的,对当前的评价应当是,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于是刘少奇在修改稿中加进了“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的判断语。但当天刘少奇没有拿稿子照本宣读,而是拿着提纲作口头报告。因为通过几十天的农村调查,他了解实际情况,他讲起实际存在的问题,问题越讲越多,越讲越严重,情不自禁,也许是早有准备,把发言稿上没有的话,即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明明白白地指出是因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而刘少奇的这句话刚一说完,全场马上爆发了持续五分鈡有人说有十分钟的雷鸣般的掌声。鼓掌声震动了人们,连在后台的服务员也跑进了会场,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持续的鼓掌声震动了毛泽东,他没想到人们对“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句话反应如此热烈,他也没想到刘少奇在干部群众中有了如此高的威望。可以说,是这时间有点太长的掌声使毛泽东对刘少奇有了新的评价或新的想法。


而实际情况是,刘少奇在党员群众中威信并不是有多高。人们热烈鼓掌,主要是刘少奇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个说法准确说出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这与过去一些领导一贯说假大空的虚话相比,给人以耳目一新振聋发聩的感觉,认为找问题找到点子上了,而且敢说实话,所以在人们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但刘少奇在大会上公开讲“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话,无疑使大跃进的倡导者毛泽东感到伤了面子而有些恼火。


刘少奇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这样套。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你不承认,人家就不服。”这话毛泽东听了心里会更恼火,多年以来,党内熟悉毛泽东的同志们都知道,把错误和成绩比做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用来作比喻的一个经常运用的说法,刘少奇这样说,大家都知道是说谁,毛泽东听了心里会是什么感觉?而且说:“你不承认,人家就不服。”这不是逼着让承认错误么?


虽然刘少奇强调错误不是路线问题,强调大跃进的成绩是第一位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但这根本消除不去毛泽东的郁闷之气,这口气是憋下了。半年以后的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就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提醒人们注意:“睡在身边的赫鲁曉夫”,最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泽东在七千人大会的心情,是在以后的讲话中人们才慢慢明白的。半年以后的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说:“1960年下半年,1961年,1962年上半年,都讲黑暗,越讲越没有前途了。这不是在压我?压了我两年了,难道讲一点光明都不行?”1967年2月3日,毛泽东在同阿尔巴尼亚代表团长巴卢库谈话时曾说:“七千人大会的时侯,已经看出问题了,修正主义要推翻我们。”


刘少奇绝没有想到他在七千人大会上讲话的效果和影响,绝没想到书面发言和口头现场发挥的客观效果差别之大和后果之严重。


三、彭德怀看了刘少奇七千人大会的发言即发雷霆之怒


彭德怀没有参加七千人大会,但是有关级别的中央文件当时还是要给他送到吴家花园的。《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他看的很仔细。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前题下,指出了几年来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工农业的计划指标过高,基本建设战线过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严重失调,对农业增产的估计过高,对建设事业的发展要求过急······报告动员全党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确定了坚决下马的方针。对这些说法,彭德怀是满意的。


他看到刘少奇对庐山会议的评说时,看的更认真了。然而,他看到刘少奇说:庐山会议突然出现了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进攻,他企图利用当时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来达到他蓄谋已久的篡党目的。这样,会议就被迫地不能不转入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这样做是完全必要的。这个斗争的胜利,对于保卫党的总路线,保卫党的团结,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彭德怀面色凝重,陷入了沉思之中。


事情是明摆着的。虽然实践已经完全证明,他的意见没有错,但是看来中央还是不会给他平反。他想起前一段时期回湖南考察,沿途所见到的许多干部群众对他说的话,他知道,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59年以来全国发生的严重的客观现实已经说明了一切。他虽然觉的满腹冤屈,但是看到他的意见最终得以采用,又有几分欣慰。他按下委屈的心情,他说,


我也不希望平反,只要群众有饭吃就行。


刘少奇在谈到庐山会议时说:这场斗争是完全必要的。我们开展这场斗争是不是只因为彭德怀同志写了这封信呢?不是的,仅仅从彭德怀同志那封信的表面上来看,信中所说到的一些具体事情不少还是还是符合事实的,一个政治局委员向中央的主席写一封信,即使信中有些意见是不对的,也并不算犯错误。


刘少奇这句话肯定是对的,这是党章上早就写明了的。不是为这封信的,那是为什么呢?彭德怀更认真地再往下看去。


“是由于长期以来彭德怀在党内有有一个小集团,”“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彭德怀脸色陡变,在庐山上没有听到的新罪名突然出现在中央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接下去他看到刘少奇说:“所有人都可以平反,唯彭德怀同志不能平反。”毛泽东插话:“只要不是里通外国。”


看到这里,彭德怀心胆俱裂,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失去一切控制,连声喊道:“污蔑!污蔑!伸手抓起电话,就找中共中央办公厅:“请转告主席和刘少奇同志,我彭德怀向党郑重声明,没有此事。”


七千人大会之后,彭德怀奋笔写下对刘少奇报告中关于庐山一段讲话的评论。对于报告中说长期以来彭德怀在党内有一个小集团之说,他问道:“这个小集团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呢?有哪些成员呢?既没有政治纲领,又没有具体成员,那不是虚构是什么呢?”


对于“里通外国”彭德怀愤愤地写道:“我同任何外国人都没有个人接触”“完全是无中生有,这对我是污蔑!”


彭德怀心中憋了满肚子的气。他总是走来走去地想问题,心情难以平靜。


彭德怀决定给中央写信,他要把庐山会议以来对他的过去和现在的指责一一说清楚。把他一生的历程,缺点错误,是非曲直,统统写给党提供审查。


深夜,彭德怀的房间总是亮着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他又给中央写信,都替他担心,从朝鲜就跟着他的景希珍对他说:“老总,我看就别写了吧?免得再······”。他说:“杀头不要紧!但事情要弄清楚。”“我这个人很渺小,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不能因为捏造于我的假历史给党的光荣历史抹黑。我有权利,有义务作这个伸诉!”


彭德怀对他写出这信的结果并不看好,他说:“也许现在没有用,留给后人作历史研究也好啊。”


1962年6月中旬,彭德怀写完了这封82000字的给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长信。


杨尚昆根据彭德怀的要求,把信打印多份,分送给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各成员。这封信以后被称为《八万言书》,《翻案书》,这封信送出去的后果是,没过多长时间,中央的文件就给他停发了,9月22日,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的审查委员会成立,而这审查,只是要论证他们的“罪名”“打退他们的猖狂进攻”,彭德怀的处境以后是越来越糟了。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这样说彭德怀,主要是有一个如何向广大党员群众解释庐山会议的问题。面对会上众多干部的质问如“这些问题不正是和彭德怀所说的是一样吗?”等等说法。庐山会议反右倾机会主义的运动是错误的,这一点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已平反了不少同志,七千人大会后平反更多,全国平反有右倾错误的人员约380万。这些人的错误大多也是说过


彭德怀那样的话。刘少奇用彭德怀写信不算错误这句话,就把全国的所谓右倾人员的错误说得消失了,彭德怀写信不是错误,其他人提了意见,说了错话自然也不是错误了。但一细想,刘少奇这话只能用此一时彼一时来解释,当时在庐山可全是以彭德怀的那封信作靶子的,批彭德怀的时侯,刘少奇在庐山并没有说写信不是错误这话。现在刘少奇这样说,只不过是让平反工作有个堂堂理由罢了。再说,因为写了封说真话的信遭到批判,大家都认为不公道,现在把写信说成不是错误,既可化解这一情绪,又能站在了道德高地而正气凛然,这也表现了刘少奇讲话的技巧。刘少奇把公认的写信不算错这一问题公开说明,以此表明他讲的话是比较公道的,但他这个公道却是为他后面话的真正的不公道作铺墊,他说:“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所有人都可以平反,唯彭德怀同志不能平反。”刘少奇的主要意思原来是在这里,他这样讲,才能彰显庐山会议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也就是说,庐山会议解决的是彭德怀的反党集团问题和里通外国问题,与广大受冤屈者没关系,对受冤屈者的平反是理所当然的,虽然为什么现在为他们平反有些说不大明白。


刘少奇所说的彭德怀的两大问题,即反党集团和里通外国的问题,根本是子虚乌有。别说是刘少奇,所有中央委员都知道,这事连一点影子也没有,他们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但为了确保庐山会议的正确性必要性,为了面子,刘少奇就在大会上说出了这样不顾事实的话。这话对基层干部还有这样的效果:彭德怀的问题大呢,你们不了解情况,以后不能再为彭德怀叫屈了。


刘少奇对彭德怀有这种说法,实际使刘少奇的威信也受到了伤害,因为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人们只敢私下议论:这样明显的欲加之罪,比当年“莫须有”的手法还恶劣。党的实事求是原则去哪里了?共产党员的修养去哪里了?几十年的同志情战友情去哪里了?说假话的愧疚去哪里了?


由此人们心中又产生了疑问:敢情所说的残酷的党内斗争就是以这种无端的指责而产生的么?而刘少奇后来被说成是“叛徒,内奸,工贼,阴谋篡党,中国的赫鲁曉夫”更增添了人们心中这个疑问。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华国锋一举粉碎四人帮后,彭德怀的冤案很快就成为中央急切解决的一个问题,彭德怀的冤案很快在人们的强烈要求下得到平反。刘少奇的冤案平反的晚一些。


四、结语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的讲话对大跃进的以来的形势分析,对国民经济调整的举措都是正确的。敢于正视实际发生的严重局面,敢于在压力面前说真话,大得人心,群众拥护。在说到庐山会议,说到彭德怀时,却又是昧着良心的,降底了他在群众中的威信,群众是反感的。但也不能太责怪刘少奇,他也有他的难处,大家都懂得。


刘少奇或许真没有想到,他的讲话让毛泽东主席憋了一口气。他或许能想到,他的讲话让彭德怀元帅憋了一肚子的气。

大有周易微信dy13371161988或Q285377969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预测专区|大有周易网

GMT+8, 2024-11-27 06:18 , Processed in 0.13440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