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论坛 股民学校 叶檀:A股大跌反映紧缩危机 投资者不要追求暴涨
查看: 1572|回复: 0
go

叶檀:A股大跌反映紧缩危机 投资者不要追求暴涨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09: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对于投资者而言,要在不安全的环境中维护自身安全,进行资本对冲式配置,不要追求财富的暴涨。?
  ===本文导读===
  叶檀:A股大跌反映紧缩危机 投资者不要追求暴涨


  管清友:金融危机第四波 中国能扛得住吗?

  外媒:一场新危机正降临 中国和日本有陷入麻烦的征兆

  ===全文阅读===

  叶檀:A股大跌反映紧缩危机 投资者不要追求暴涨

  8月18日,A股1500只股票大跌,这离14日证监会公布“证金和汇金两公司将稳定市场,证金公司数年内不会退出”的消息仅4天。
  17日,沪指上扬,一切看来都没有异常,18日市场掉头向下放量大跌,截至收盘,沪指报3748.16点,跌幅6.15%,深成指报12683.86点,跌幅6.56%,
  创业板
报2504.17点,跌幅6.08%。沪深两市共成交13897.4亿元,除了受扶持的石化板块,其余板块均下挫。
  期指方面,IC1508下跌9.63%,IF主力合约最大跌幅达8.2%,振幅超10%;IH合约相对抗跌,跌幅收窄,单日振幅达9.57%。
  影响股市的是公司业绩前景、资金与政策。但目前政策中性,资金中性偏紧,公司业绩无法单纯靠国企改革
预期提升,因为国企改革的具体方案尚未出台。
  从外围数据看,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不够理想,外汇占款下降,近期短期拆借利率上升,而广义货币发行量没有下降。上述数据堆积在一起说明经济压力上升,人民币汇率兑美元一次性下行没有释放多少压力。
  央行不得不释放货币、继续维稳人民币汇率。18日,央行进行1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创2014年1月底以来单日最大。公开市场当日有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8月20日将有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最少有300亿元的净投放。此外,中国银行
间市场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开盘报2.5%,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0个基点,因此此举是为了降低银行
间拆借利率。
  人民币汇率预期还在下降,彭博调查显示,在大幅下调人民币汇率后,28位接受调查的分析师和交易商预计,中国外汇储备将从7月底的3.65万亿美元下降至年底的3.45万亿美元,每月减少400亿美元。今天,香港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离岸价格为6.4445,这还是中资大行在尾盘买入的结果。
  A股大跌反映的是全球紧缩危机。
  18日亚洲市场除了马来西亚、越南、斯里兰卡之外全面下跌,欧洲市场开盘除了北欧国家之外,其他市场有所下挫。韩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等货币兑美元大幅下降,新兴市场危机初露端倪。
  截至8月17日,美元兑林吉特汇率收盘上涨0.75%,报4.1120,达到17年以来最高水平,林吉特兑美元已经连跌8周。年初至7月底,马来西亚外汇储备下滑17%至967亿美元。截至14日的一周,马来西亚股市重挫5%,为2008年10月以来最大周跌幅,股指也已经跌至2012年以来最低。过去一年林吉特累计下跌22%,1998年,在马来西亚宣布实施资本管制之前的12个月内,林吉特汇率曾暴跌30%,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危机的可能性。
  目前风险已蔓延到韩国。彭博数据显示,18日韩元兑美元一度跌0.3个百分点,本季度韩元合计下跌6%,在亚洲国家货币中表现仅好于林吉特。
  彭博分析,目前全球危机的导火索在中国。与中国经济关联度较高的经济体从澳大利亚到韩国均情况不佳。
  对此波经济危机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央行继续动用美元维稳,意味着中国美元储备还将继续下降。高盛驻伦敦分析师对人民币汇率已经改口从唱多到唱空。
  对于投资者而言,要在不安全的环境中维护自身安全,进行资本对冲式配置,不要追求财富的暴涨。(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管清友:金融危机第四波 中国能扛得住吗?

  前不久,“股市最危急时,券商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的豪情状语让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民生财富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备受热议。近日,管清友在北京接受了《价值线》记者的专访,谈起了他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的反思。
  中国经济和股市正在经历一场大变局,这场变革的关键不是贬值,而是改革。尽管短期来看,改革难免经历风雨,但长期来看,无畏的改革终将换来自由。
  而在2013年,管清友就提示中国要直面金融危机风险,成为最早建言的经济学家。如今,变局之下中国经济和股市的路在何方?他的反思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经济:进入十字路口,唯有靠改革突围,但难度巨大
  《价值线》:中国经济二季度出现复苏,但担心仍在。新兴行业的稳定增长(如电信、电子设备和健康医疗) 没能抵消传统行业,如制造业、房地产
和建筑领域持续走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您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向是如何看的?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有多大?
  管清友: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性因素导致的经济下行周期中。所谓的结构性因素有很种,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经济高增长了30多年,每年GDP的平均增速都保持在9%以上,相比于很多国家,过去30多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所有高速增长的经济体都会出现减速,在第三个十年或者第四个十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对中国经济而言,我认为导致经济下行最大的结构性因素是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及刚需人口都出现了绝对数量的净下降,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是缓慢的和长期的,会影响中国经济、房地产。人口结构的变化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现在的二代农民工也是玩着IPAD、用着智能手机长大的,不可能再像电视剧《外来妹》演的那样,用500块钱的价格让一个工人劳动一个月。这种人口结构和红利的变化也要求我们的制造业必须转型。
  短期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需下来了,市场没了,又存在投资过剩,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再加上消费也下来了,所有这些因素在最近几年共同发生,就出现了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局面。
  消费的下行和高压反腐有一定关系。首先强调,我们很支持反腐的。在大力反腐之后,有一个现象是集团消费大幅降低了,同时,地方政府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消极怠工的情况,懒政怠政。而之前是地方政府竞争的模式,中央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式总结得很到位,叫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
  重化工业时代已经结束了,而且是永久性的进入低迷期。房地产行业从过去10年的黄金期进入了白银期,进入一个拐点,即库存消化期,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4万亿投资政策有利于短期经济恢复,但后遗症也在显现,它更加加剧烈了产能过剩和高杠杆情况,而目前就处于这一前期政策的消化期。
  尽管经济不景气,但我不认同经济进入大萧条这一说法。萧条的定义是经济出现负增长,我国的经济还没有出现负增长。
  现在的情况其实是通胀和通缩并存。尽管从严格定义上讲,我国经济并没有出现通缩,通缩的指标是CPI出现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目前中国不符合。但从PPI角度上来讲,我国PPI已经连续40个月负增长。所以,在一般消费品领域没有通货紧缩,但在工业领域早就已经通货紧缩了。
  这次的经济不景气周期有多长?与以往不一样的是,之前我们可以通过总需求管理,比如发货币、改革来改善,比如90年代末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亚洲金融
危机中开拓出口等措施。但如今可以打的牌不多,或者说很少了。为什么这么说,比如开拓出口,现在外需不行了,开拓出口难、再比如国企改革,现在的推进难度远比90年代末要大得多,再比如减税,由于财政增收压力大,目前减税的余地也不大。所以,当前想通过短期的总需求管理来带动经济走出不景气周期已经很难了。
  现在国家层面在推动一带一路
战略,它的战略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它依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带一路是消化优势产能,拉动的是当地GDP,对中国贡献的仅仅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其次,一带一路是一个长期战略,需要时间,沿线国家的开拓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还有很多人将经济寄希望于互联网+,我认为这个体量太小,对GDP的贡献太小,其增量远不足以对冲下行的压力。目前看,GDP的贡献主要还是靠二产,东北地区GDP下降很快,说明二产去杠杆形势相当严峻。这是经济结构的问题,调结构很难。
  尽管可以打的牌不多,但对于经济复苏,我认为不是无解,而是有招。我的建议是充分学习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当年的经验,按照供给学派的方法给出经济政策。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了“振兴经济计划”,一手抓“滞”,一手抓“胀”。里根执政期间,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大为减少,税收大幅降低,同时减少货币供给。而撒切尔夫人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与里根经济学如出一辙。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针对当时的经济滞胀实行了四个方面的经济政策:一是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二是压缩公共开支,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三是减税,刺激生产;四是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借鉴,但在中国,每一步实施起来都很困难,考验政府的胆实和魄力。
  我们现在很多企业是捧着金碗要饭吃。其实对于我国而言,国企不能私有化,但可以股份化、资产证券化,交给资本市场来解决。但我们现在国企改革走的路却是合并,进一步提高垄断,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是值得商榷的。
  同样,金融行业
改革门槛很高,想办一个银行、想办一个证券公司很难,这一方面是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监管水平还需要加强。
  再说减税,我认为政府应该继续减税,大幅减税。但实施起来也有难度。我国现在是建设型财政,大幅减税的前提需要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彻底的改革。
  再有就是进一步放松管制,比如对媒体、舆论、影视文化领域应该减政放权。
  总结起来,我认为经济复苏只有靠改革,如果改革不够市场化,不够彻底,减政放权不到位,经济复苏将是遥远和漫长的。因为目前的增量完全没办法对冲传统重化工下降带来的冲击。
  必须经历砸机器倒牛奶过程
  管清友:现在我们在讨论是否采用进一步量化宽松的办法,目前理论界没有很好的支撑。美国走的是这条路,但美国有美国的优势,美国量化宽松的成本由全世界来承担,而中国QE会引发资产价格进一步泡沫,原来产能过剩产业会继续过剩。汇率贬值的趋势可能会形成共识。
  中国宏观经济方面,上半年第二产业仅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比去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可能达不到这个数字,PPI连续40个月负增长。客观上来说,我们现在也到了出清过剩产能的时候。
  对于产能出清,国外的经验是快速“破旧”,然后快速“立新”。经济危机的定义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过热之后出现的危机。社会整个需求开始萎缩,市场需要通过危机的方式清理过剩的生产能力。西方当年的经济危机,为了消灭产能过剩,经历了砸机器、倒牛奶的痛苦过程。
  但中国更倾向于稳中求进,先慢慢“破旧”,再慢慢“立新”。政策思路是以时间换空间。为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即使知道经济要下滑,仍然通过各种方法托住,不使之下滑速度过快,以避免引发社会问题。但经济运行有自身的规律,任何外力,只能延缓,不能根治。
  其实,中国在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曾有过破旧立新的成功经验。朱镕基总理主政时期,坚决化解产能过剩,清理债务,尽管短期内造成了下岗潮和破产潮,但在市场出清之后,企业盈利能力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实现快速恢复,这和目前的缓慢去产能明显不同。
  目前看,PPI转正遥遥无期。中国经济可能必须经历一次砸机器、倒牛奶的过程。要容忍短期经济下行和失业率上升,容忍企业破产、倒闭,必要时刻可采取行政手段,以实现强制性的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出清。
  之前,我们国家还试用通过发展虚拟经济来带动转型升级,但经过此轮股灾后,我们发现这个方法也是不行的,经济复苏的着力点还是要放在实体经济上。
  直面金融危机风险
  管清友:我们在市场上最早提出应该直面金融危机的风险。现在看,这一风险依然存在,我们必须直面金融危机第四波的风险。中央政治局今年也提出了两个高度重视,一是高度重视经济下行的风险,另一是高度重视局部和体系性风险。
  金融危机第一波是2008年从美国银行业开始,第二波开始影响欧洲,现在希腊危机还没有过去。第三波表现在印度、印尼、阿根廷、巴西这些国家外汇市场的剧烈动荡。第四波,会不会出现在美联储加息前后?
  每一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伴随着资金外流和货币贬值。而在金融危机中,真正成功的获得调整,然后迅速的摆脱危机的影响,出现转型升级的这种国家非常少,悲观的来讲,几乎很少有国家能够幸免这种全球性的影响,这是国际经济关系当中血淋淋的,也是赤裸裸的一种客观事实。
  当前新兴市场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本国市场受发达国家影响太大,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资本流出的问题,其实是贸易逆差或缩减会越来越明显。我判断,金融危机第四波肯定还有新兴市场国家。从学术角度来看,中心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候,外围国家出现危机的概率是非常大的。那么新兴市场哪些国家会出现股票、银行或者汇率方面的问题呢?我们当然不希望发生在中国,但中国肯定也在其列,能不能顶得住,考验我们的智慧。
  今年的GDP增速会是多少,我认为三季度有一个确定性因素,一个不确定性因素。确定性因素是金融业对GDP的贡献肯定下降,而二季度,金融业对GDP贡献了1.4个百分点。不确定因素就是稳增长的力度到底有多大,批项目有多快,有多少项目能反映在投资上。这两个因素预计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总体看,我认为今年GDP整体应该在6.8%至7%之间。
  稍微提一下世界经济,我觉得全球经济比过去几年好一些,欧美经济处在恢复期,但复苏很微弱,很维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这也是我之前提的,对外需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的原因。
  股市:去杠杆没到位,震荡加剧、主题投资
  《价值线》:股市目前处于什么状态?救市成功了吗?去杠杆成功了吗?目前市场估值是否回到合理区间?
  管清友:股票市场经历此轮股灾后开始进入恢复期,震荡加剧。从居民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讲,牛市的逻辑还在,但其他的很多上涨逻辑已经改变了。目前,大家对于转型升级的困难会估计的更足,风险偏好明显下降。
  市场运行到现在,我认为救市进入到了第三阶段。第一步,这是一个杠杆市,不救后果不堪设想,一定要救,这个大家都知道;第二步,救市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交易层面流动性停滞的问题,这个问题在7月8日也已经解决;第三步则是对交易制度的梳理、修定和改革,这个目前正在进行中。如果从解决流动性危机这个层面来看,救市已经成功了。
  但救市的成功绝不代表指数的反转。国家救市不是救指数,也救不了指数。再多的钱也不可能对抗市场的趋势。
  从中长期来看,救市的征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不是救市,而是兴市。应重点从完善市场应急机制、降低市场杠杆水平,维持合理的杠杆水平,加快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完善法律监管框架四个方面推进救市第三阶段任务的实现。
  此轮股灾是由去杠杆引发的,虽然我认为救市已经成功,但去杠杆仍然没有到位。所谓杠杆就是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从国际水平来讲,我们目前的杠杆水平仍然高于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所以未来的市场仍然会是震荡期。对于杠杆而言,应该维持合理的水平,确保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可控;结构上,应该严格限制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民间配资、加强对伞形信托的监管、拓宽券商两融业务渠道。最后,对于未来降低杠杆水平要循序渐进、以金融稳定为底线、防范去杠杆引发的金融系统性风险。
  再说估值水平。即便经历了大幅的回调,但目前看,两市的估值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水平肯定还是贵的。这轮股灾的另一个影响还在于把大家的热情打没了,人气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所以,大家无法忍受估值偏离业绩太多,这需要时间去修复。
  另外,人民币贬值会引发资本外流,加剧流动性紧张,其次,人民币贬值不利于资产价格。但如果出台对冲的政策,比如降准,那股票市场可能会有交易性的机会。
  下半年的投资也只能是主题投资,看不清方向的时候选择休养生息期。热点可以根据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来发掘。
  目前经济还停滞在“无基建不复苏”的阶段,“三驾马车”包括消费、投资、出口。投资领域四大块,包括房地产、制造业、基建和其他投资。消费、出口刚刚阐述了,房地产在去库存阶段,制造业在去产能阶段,现在只有靠基建,基建里面靠什么,我认为有几大块,一是“铁公基”、二是环保,三是城市管网建设。这些领域可能会出现结构性行情。
  另外,主题投资还包括区域发展,比如西藏板块、国企改革、迪士尼概念等。
  人民币:贬值风险可控,近期或降准
  《价值线》:人民币汇率近期出现快速贬值,您认为会否引发一场货币战争?人民币走弱该如何解读?
  人民币近期出现贬值,这是对市场趋势的一场确认,从客观上讲,我国外贸顺差在减少,美联储又有加息预期,央行选择一次性快速贬值一方面对抗美元的加息预期,一方面也可以防止资本的外逃。
  贬值幅度有多大,我觉得取决于央行的判断,我国是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但本质就是一个管制汇率,合理的均衡汇率水平在哪里,我不清楚,只有央行清楚。但我认为,按外媒所说的贬值幅度在10%是夸张的,人民银行的主观意图是扩大汇率双向波动的幅度,3%-5%的小幅波动是可接受,也是可控的。
  但必须提醒的是,央行的意图和市场的趋势有时候是不一致的。所以,目前的关键是不能让市场形成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如果形成贬值的预期就会造成资本大量外流,国内资产泡沫的破裂、房子不值钱了、股票就完了,还会产生流动性危机。
  目前来看,我们有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头寸,资本尚未完全开放以及央行在汇率市场强大的干预能力,发生不可控的风险概率极低。但我们也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发生海外市场做空人民币,国内贬值预期形成并加剧,老百姓
急着想把钱弄出去这种极端情况,那再多的外汇储备也会被消耗殆尽。
  这两天,银行间市场出现了借钱难的情况,所以这时候央行必须强势管住预期。这可能需要政策来对冲,所以我判断,近期降准的可能性很大。
  为什么我判断会降准而不是降息,主要是因为中美息差已经收窄,美元还有加息预期,如果人民币降息,息差会更小,会加剧资本流出。
  对于经济而言,过去一年,人民币汇率弹性不够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跟随美元连连攀升,而同期欧元日元金砖国家货币皆大幅贬值10%以上,出口压力山大,加剧稳增长压力。这使决策层面临两难:既要宽货币、降利率、降汇率、保增长,又要稳货币、稳汇率、防风险,过去倾向于后者,目前看来,逐步向前者倾斜,下一步可能扩大汇率波动区间,加大人民币弹性,主动释放贬值压力。
  所以,我们预计,下半年稳增长的思路也会发生明显转变:从货币到财政,从金融到实体,从降利率到降汇率,从全面到定向。这对增长有利,但短期将冲击资产价格,包括股债汇房。
  资产配置:现金为王、跨市场、全资产配置
  《价值线》:目前阶段,您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有什么建议?
  管清友:对于资产配置,我的建议是现金为王、美元为王,多策略、跨市场、全资产配置。
  由于稳增长思路发生明显转变:从货币到财政,从金融到实体,从降低利率到降汇率,从全面到定向。这对增长有利,但短期将冲击资产价格,包括股市、债市、汇市和房市。所以资产配置首先应该是现金为王、美元为王。可以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避险。
  短期看,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尽管超预期加息导致美元重现去年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但欧债危机波动、美国经济相对较好的基本面以及欧洲央行的持续量化宽松仍然支持美元维持强势,这意味着美元震荡上行的概率较大。仍然可以大胆配置。
  而从债券来看,由于银行的大资金仍然以配债为主,所以中长期来说,建议大家配置短久期、高信用的债券品种。
  对于股市,我们认为下半年只有主题性投资机会。
  另外和很多人观点不一样,我不太看好港股。很多人认为因为沪港通推进,AH股溢价因素,港股是被低估的。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参照系的问题,为什么不可能是A股被高估。香港是联席汇率制度,同时,香港的金融市场地位正在受到来自深圳和上海的巨大挑战,所以配置港股不一定是正确选择。(来源:价值线)
  外媒:一场新危机正降临 中国和日本有陷入麻烦的征兆
  IceCap资产管理公司写给投资者的关于希腊救助闹剧的报告,给出的评论是:从数学角度来说,希腊无法偿还债务。希腊经济将继续暴跌至更萎靡的程度,目前的经济水平较2008年下降了33%。然而希腊债务危机并不是单纯的一场危机,已经转移和扩散到了更多地方,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瑞典……
  Gold-Eagle给出了同样的观点:
  正如你所知的,多月来我一直认为有债券市场危机。这场危机正式始于希腊。。。。。。在接下来几个月蔓延开来。现在这场危机主要聚焦那些不能印刷本国货币的国家(欧猪五国,特别是希腊).
  然而,中国和日本也有陷入麻烦的征兆,最后这场债券危机会蔓延到美国。
  值得注意很重要的一点是这场危机不是一夜全面爆发的。例如科技泡沫很显然只是针对一个资产类别,是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完全爆发的。
  虽然科技泡沫破灭很可怕,但是就其带来的损失而言,这场危机规模相对较小。在科技泡沫顶峰的时候,科技泡沫的市值少于15万亿美元。此外,它自针对股票而没有涉及到其他资产类别。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现在债券泡沫的规模已经超过199万亿美元了。如果我们把基于债券进行交易的信贷工具也算进去的话,那么其规模将大大超过600万亿美元。
  现代金融理论认为主权国家债券在金融系统(股票,市政债券,公司债券以此之类的都比主权国家债券风险预测低)是最“无风险”的资产。
  这是因为公司比国家更加容易破产。
  整个西方金融体系都把国债(美国国债德国国债,日本国债)作为资产负债表上最重要的资产。现今银行业在分数阶系统下运作,银行通过把钱借给经济和金融系统来控制货币流通量。
  这些借贷可以很简单,如抵押或者汽车贷款。。。或者如对冲衍生产品(技术上,这不能被归类为“贷款”,但是因为他们代表金融系统中的杠杆,我把他们进行这样归类。)
  特别的是,主权债券是支持所有这些的资产类别。
  因为在2004年,对杠杆的要求有所变化(因为华尔街游说了证券交易所),金融系统中每100万美元的主权债券可能支持超过2千万美元(甚至达5千万美元)的衍生品或者是表外业务的投资工具
  全球来看,主权债券市场的规模为58万亿元。投资级主权债券市场(这是指国家信用评级超过BBB的主权债券规模)大概为53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的最终担保超过700万亿美元。其中555万亿美元是基于利率交易。
  这一发展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现今的金融体系比2008年的更加杠杆化。仅仅是美国,金融系统中的债务上涨了30%。。。。。。而因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更少的债券作为债务的后盾。
  一场新的危机正在降临。聪明的投资者在灾难爆发期现在就开始做准备。
  美国缺乏应对下一场经济危机的弹药
  美国经济已经增长了数年,但海外经济面临的风险却在累积,美国的决策者们在担忧经济衰退。不过他们担忧的并非美国经济会马上陷入低迷,而是一旦陷入低迷,他们是否还有充足政策工具加以应对。
  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通过大规模政府支出来应对大萧条的理论以来,过去几十年华盛顿的主要武器一直是货币。美国通常通过降息、减税或者扩大联邦支出的方式向经济注入资金。
  但当下一场经济衰退来临时这些工具将很难再使用,因为利率已经接近零水平,而且高企的政府债务水平和退休婴儿潮一代的福利开支导致预算赤字不断增加的前景可能阻碍财政刺激计划。
  几乎没有分析师认为美国经济即将发生经济衰退。在第一季度放缓後,美国经济似乎已经重新站稳了脚跟,同时美联储正在考虑是否进行近十年来的第一次加息,以确保美国经济不会过热。
  尽管如此,潜在的风险提醒人们,只要遭受一次严重冲击,增长缓慢的全球经济就会陷入危险境地。日本第二季度经济陷入了萎缩,欧洲经济也增长乏力。中国经济放缓程度似乎比全球决策者最初所认为的更加严重,而人民币贬值也许会引发贸易摩擦。
  随著美国经济扩张进入第七个年头,决策者们正在为如何应对下一轮经济滑坡做打算。历史表明经济出现下一轮滑坡是不可避免的。本轮经济扩张的持续时间已经比二战以来的平均扩张期长了16个月,二战以来没有一轮经济扩张期超过十年。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在近期研究报告中称,世界经济就像是没有救生船的远洋轮船。
  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接受采访时称,下次经济低迷时,政府可动用的工具与以往相比会更为有限,但并非无计可施。
  例如,美联储可以尝试负利率政策。经济衰退还可能迫使国会和白宫缩小党派分歧,达成协议,将短期刺激措施和长期计划结合起来,以缩减赤字。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预测专区|大有周易网

GMT+8, 2024-11-27 09:44 , Processed in 0.21233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