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3-12
- 最后登录
- 2024-2-28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2774
- 精华
- 0
- 帖子
- 679
|
----作为一次茶歇的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思凝
[p=25, null, left](点击标题下蓝色小字“忆乡坊文学城”可直接关注。题图来自网络。)[p=25, null, left]
[p=25, null, left]今天早上读到白俄罗斯用俄语写作斯维特兰娜
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非常高兴,正如网站新闻所说,这是俄罗斯文学的胜利。有评论说斯维特兰娜是穿裙子的索尔仁尼琴,她勇敢地用纪实的方式,采访归纳了大量有关二战、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阿富汗战争、俄罗斯社会自杀问题等焦点问题的口述实录报道。她说如果在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时代,她会选择当一个作家,但是在当代,她选择纪实。[p=25, null, left]
[p=25, null, left]"我关心的不是事件本身不是战争本身不是切尔诺贝利本身不是自杀本身。我关心的是这些事情怎么影响了人类,怎么影响了时代。人们如何反响和应对,人身上还有多少生物意义的成分,有多少时代的印记,人身上还有多少人性。"[p=25, null, left]
[p=25, null, left]俄文评论说,阿列克谢耶维奇特明白应该为什么人哭,应该怎么哭。[p=25, null, left]
[p=25, null, left]"我的书里记录了上百个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表述了人们寻找幸福的期望和失败。"[p=25, null, left]
[p=25, null, left]与中国的防艾勇士高耀杰一样,阿列克谢耶维奇拥有一个关爱天下的女性视角,体贴细致,悲悯众生。那些被杀戮惊骇的女兵的叙事,那些在战争中发财泄欲迷失的乱象,那些在核泄漏中无助的人和动物,那些溃烂的皮肤,肿胀得找不到鞋子的脚,通过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提问鼓励耐心倾听和笔录传达开来,走向世界,拍打一个又一个麻木的灵魂。[p=25, null, left]
[p=25, null, left]忧国忧民阿列克谢耶维奇和防艾勇士高耀杰一样,都有个尴尬的身份标签,叫做持不同政见者。前者长时间飘在意大利德国,后者已经定居美国。她们兼爱众生母仪天下,一方面扬名四海,一方面又不见容于故土。作为白俄罗斯人,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最高长官是卢卡申科。她调侃说:"姓卢那小子假装我不存在耶!不过拿奖能让人关注我的关注也不错。"再看俄语网站对阿氏获奖的评点,赞赏的不多,挑剔的不少,拍大腿骂街的比咱骂叛徒火力还猛。俄罗斯是拿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国,随便扒啦一下,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布宁、布罗茨基,个个都是大手笔。被经典文学滋养的读者膘肥体壮,气宇轩昂,审美趣味素来高大上,他们冷眼打量以访谈笔录文献为主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看家宝贝,不由得呸上一口,拂袖而去。[p=25, null, left]
[p=25, null, left]访谈核泄漏核辐射对身体精神家族的伤害,战争给小人物生活留下的惨烈清晰的烙印,白纸黑字出版发行,披露了很多人并不情愿公之于众的行为和思想隐私,许多受访者惊骇于自己出口成灾,纷纷拿起法律武器跟阿氏打官司,搞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官方民间腹背受敌,连媒体都审慎斟酌字句,说阿氏的纪实文字"读一读的确很重要,不过读起来也很可怕。"比方讲到虐待俘虏,竟然有热气蒸腾的开锅烹煮情节,我也不忍卒读。真相的刺激不是健康人能耐受的。不健康的受到的刺激更为生猛。群众基础出了严重问题,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如此不招待见,世界大同的理想国就更加遥远了。拯救者奔走在拯救的道路上,拯救者牺牲在拯救的道路上。[p=25, null, left]
[p=25, null, left]不过,作为昔日的龙兄虎弟,今天的合作伙伴,俄中两国在应对同类事例时态度和做法都很接近,民族气节维护得非常完整。他们早就告别阻挠帕斯捷尔纳克领奖的老黄历,也会很轻松地调侃:介四闹哪样啊?西方是不是整不明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谁是谁呀?拿政治倾向说事俗不俗呀?[p=25, null, left]
[p=25, null, left]看到阿氏拿奖,做口述历史纪实文字的朋友非常振奋。我个人以为,任重道远。在言论开放尺度内,有效表达绝对是个技术活儿。纪实文学比虚构文学雷区更多。探索技术参数,拿捏表述语境也许是应该与海量访谈笔录同步进行的。[p=25, null, left]
[p=25, null, left]今天的颁奖扭转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常年均以虚构创作为主业的风向,非虚构创作登上了最高的领奖台。我们习惯的饭碗里没盛一粒米,豆包赫然上席。[p=25, null, left]
[p=25, null, left]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