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
1.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点评:陈寅恪早年在海外求学,只是贪婪地吸收知识,不去考什么博士学位。尽管没有文凭,他却学贯中西,非常渊博,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
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所写的碑文中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虽然不是在五四运动时期所写,却完整体现了“五四精神”。
梁启超
1.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2.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4.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立身第一要诀。
5.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不可和轻浮的人多亲近。
6.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7.天下事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点评:可以说是梁启超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同时他也是“新思想”的策源地。
以《新青年》为标识的一代新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他们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梁启超的影响。
蔡元培
1.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2.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动地研究学问。
3.对于读书和做事,都要存一种诚心,凡事只要求其尽责在我,不可过于责人。
4.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5.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做学生的,也不是天天到校把教科书熟读了,就算完事,要知道书本是不过给我一个例子,我要从具体的东西内抽出公例来,好应用到别处去。
点评: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有重大意义。
陈独秀
1.西方人以法治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故以小人始,以君子终;中国人以感情为本位,以虚文为本位,故全都以君子始,以小人终!
2.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
4.我们不但对于旧文化不满足,对于新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不但对于东方文化不满足,对于西洋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不满足才有创造的余地。我们尽可前无古人,却不可后无来者;我们固然希望我们胜过我们的父亲,我们更希望我们不如我们的儿子。
点评:陈独秀过于书生意气,性情偏激,放浪不羁,有真知灼见也有极端言论,比如那句让人不能接受的“万恶孝为首,百善淫为先”。
书生意气的人只适合做学问,但陈独秀偏又投身政治。晚年的陈独秀对自己早年的言行做了反思。
李大钊
1.思想本身没有丝毫危险的性质,只有愚暗与虚伪是顶危险的东西,只有禁止思想是顶危险的行为。
2.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都是为保障人生达于光明与真实的境界而设的。无论什么思想言论,只要能够容他的真实没有矫揉造作的尽量发露出来,都是于人生有益,绝无一点害处。
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4.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
点评:李大钊对言论自由的看法是五四精神的重要表现。
胡 适
1.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2.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3.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4.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5.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6.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7.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点评:胡适说,“我是一个爱自由的人,我最怕的是一个猜疑、冷酷、不容忍的社会”,他坚持使用白话文,写白话诗,尽管半部《中国哲学史大纲》毁誉参半,毕竟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物。
鲁 迅
1.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2.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3.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4.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5.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6.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7.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8.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点评:鲁迅以批判“国民性”闻名,也被誉为“民族魂”。
钱玄同
1.人到四十岁都该死,不死也应枪毙。
2.打通后壁说话,竖起脊梁做人。
3.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4.一个人,无论事功或学问,总得要干,总得要努力干,不问贤愚,更无问老少。少年固然要努力干,老年因桑榆暮景,更应该趁此秉烛之明努力去干。
点评:钱玄同以“把古书扔进茅坑”“废掉汉字”这些言论名动一时,不免矫枉过正,晚年写信给胡适说,“回思数年前所发谬论,十之八九都成忏悔的材料”,胡适回信说,“实则大可不必忏悔,也无可忏悔。……我们放的野火,今日已延烧大地,是非功罪,皆已成无可忏悔的事实。……此中一点一滴都在人间,造福造孽惟有挺身以肩膀担当而已。”
傅斯年
1.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2.须知人格不是一个空的名词,乃是一个累积的东西,累积人格,需要学问和思想的成分很多。
3.我以为办事不必多说,多说有碍办事,一切以事实证明可也。
4.一个人的成就,尤其是有特殊成就的,大多是自由发展出来的,一个学校也正如此。
5.中国学人,不认个性之存在,而以为人奴隶为其神圣之天职。
点评:傅斯年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学术,曾经代理北大校长,1949年1月去台湾,1950年12月去世。
台湾大学的校园内,有个纪念傅斯年的地方叫做“傅园”,里面有口“傅钟”,“傅钟”每节上下课都会响21声,就是为了铭记傅斯年的那句名言,提醒台大的学生,应该把每天读书、睡觉、做事的时间限制在21小时之内,剩下3小时,要用于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行。
罗家伦
1.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
2.人生在世,不要因生命之数量过多及其容易消逝而轻视生命,不要因生命之时常变动而随波逐流,终至侮辱生命。
3.中国人向来很少人坚持他特有的思想,所以最容易接受他人的思想。
4.知识就是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如此之大,凡是物质的力量透不进去的地方,知识的力量可以先透进去。知识的力量透过去之后,物质的力量,就会跟着透过去。
点评:罗家伦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他第一个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罗家伦曾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一生以从政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