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论坛 军事热点 巩月江:在林彪别墅当警卫员
查看: 1644|回复: 0
go

巩月江:在林彪别墅当警卫员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07:2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打印
巩月江,解放军210医院理疗室的军医,是全军有名的学雷锋标兵、全国拥政爱民模范,荣立过一等功。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在大连南山枫林街一栋神秘的别墅里,他曾给林彪当过贴身警卫员,亲身经历了“九一三”林彪叛逃事件前后的大波大折。

近日,笔者对巩月江独家采访时,他首次披露了那段鲜为人知的秘闻,从一个侧面对那段特殊的历史作了一个有参考价值的补充。

八五大队那座神秘大院

1952年1月,巩月江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一个农民家庭。家乡四周都是湖泊和芦苇荡,出门的唯一交通工具是小船。属龙的巩月江从小在水中长大,练就了_一身潜水摸鱼的好水性。巩月江升入初中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他便在村里当了小学教师。他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画大幅的《毛主席去安源》的宣传油画,成为村里人见人夸的“小秀才”。

18岁那年秋天,巩月江在湖里划船捕鱼,岸上一个军人向他招手:“喂,小鬼,想当兵吗?”巩月江顾不上搭腔,一个猛子扎进水底,不一会儿,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被他甩进了船舱。巩月江不知道,那位军人是八三四一部队八五大队的一位连长,他正在山东全省挑选特招兵,此行,他还受托为林彪的老婆叶群物色一位能陪游泳的内勤人员。当时,他一眼看中了这位水性高超的机灵小伙70那天晚上,他找到了巩月江家中,动员担任生产队长的巩月江父亲让儿子参军。巩月江不知就里,一个劲地问:“是当空军还是当海军?”那位连长回答:“甭问那么多,反正比空军海军都好!”

列车把巩月江等六位特招兵拉到辽宁丹东。他们被编入新兵连连队,经过一段紧张严格的新兵训练后,又冒着冬季严寒,野营拉练徒步走到大连,到旅大警备区司令部报到。不久,巩月江被分配到驻扎在大连南山大庙及枫林街一带专门负责警卫林彪的八三四一部队八五大队。

当时,大连中山区南山枫林街附近有一栋林彪居住的别墅,这栋建造美观的别墅是当年张作霖在大连的住所。自林彪在这里安家后,八五大队便驻扎在附近。为安全起见,将这栋二层别墅连同周围的十几栋别墅围成一座厚厚的防弹高墙,墙上架设高压电网,周围设置了三四层岗哨,四处还布有暗哨。别墅内建有地下防空洞,还自备了发电机、制氧机和燃气锅炉。1970年底,巩月江走进了这座神秘的大院,此后,整整一年半的时间,他一步也没有迈出过这座高墙。

自从走进高墙大院的那天起,巩月江就开始接受严格的保密训练和擒拿格斗训练。他脑子里始终绷紧一根弦: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自己知道的也不对任何人说。即使给家里写信也不能丝毫暴露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信写好后不能封口,要接受保密检查。对于被警卫的“首长”,不许称其姓氏职务,只许称呼“首长”。而且不得走近“首长”身边(因为“首长”怕风、怕光、怕声音),要始终和“首长”保持2米以外的距离,正面接触时,也不得目视首长,只能目视前方……

高墙大院面积很大,是个天然的射击场。林彪进驻之前,巩月江和战友们天天在这里进行实弹射击训练。巩月江的枪法很准,机枪、步枪、手枪射击,他几乎每次都能拿第一。为了训练打活动目标,辅助人员不停地向空中抛土豆,他一枪一个,百发百中。他的精明强干,使他在八五大队200多名警卫战士中脱颖而出,最终被选定为首长最贴身的三名内勤警卫员之一。

林彪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

1971年3月中旬的一天,叶群打前站,乘专机飞到大连,住进南山别墅。进门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吩咐巩月江立即打电话找外勤人员,到停在周水子机场的专机上取水。原来,林彪每到一地,日常用水都用专机运送。

第二天,林彪乘专列抵达大连,住进了南山别墅。在巩月江的印象中,“首长”特别怕风,从来不到室外走动,他的卧室直通车库,坐车外出也无需出门。林彪生活很有规律,他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先去卫生间洗漱。别墅里设有两个卫生间,两条大走廊,巩月江提前为他放好洗脸水,挤好牙膏,林彪从中央走廊进来的时候,巩月江便从旁侧走廊离开,一般不与“首长”发生正面接触。洗漱后,林彪喜欢在走廊里散散步。他在一条走廊里走动时,内勤人员便绕到另一侧走廊,避免和他正面接触,但却在暗中保卫和监护着他。林彪的早餐很简单,由巩月江负责摆放,用一个小木筐盛着,通常是一碗粥,一块清蒸武昌鱼,三四碟小酱菜。

上午八九点钟的时候,林彪会坐进一楼挂着防空窗帘的宽大办公室。这时,巩月江按动一个电钮开关,伴随着一阵马达轰鸣声,天棚上的铁皮门徐徐拉开,阳光透过天窗直射到林彪的身上。林彪一边看报阅览文件,一边享受着日光浴。有时,他边作日光浴边听下属作汇报。

作为贴身内勤人员,“首长”的吃喝拉撒睡都要细致入微地照顾到,巩月江甚至还负责为林彪洗内衣内裤(这些活儿叶群是从来不做的)。但是,林彪从不关心下属的事情,他每天心事重重,沉默寡言。巩月江在贴身警卫侍候林彪的十余天里,林彪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也很少和秘书讲话,巩月江几乎从未听到过林彪讲话的声音。

与林彪比起来,叶群的话较多,但她的生活毫无规律可言。她每天晚上八九点钟要在一楼室内游泳池里游泳,每次游二十分钟左右。泳池不大,三十平方米左右。叶群的贴身女内勤不会水,只能站在泳池边上为她拿浴巾。她比巩月江大几岁,每次都是这位护士大姐吩咐巩月江:“小巩,你下去陪首长游!”于是,巩月江便下到泳池内不离左右地看护着叶群。游完泳,叶群便上二楼看电影,大都是外同影片,一看就看到下半夜,第二天早上起来很晚,早餐单独吃。

林彪夫妇只在大连住了十余天,叶群就多次抱怨说:“住不惯,首长在这里水土不服。”巩月江心里清楚,其实,更主要原因的是,她嫌游泳池太小,水质也不好。

有一天,叶群突然提出要去北戴河,临行前,她对巩月江等三位内勤人员说:“本来想请你们几个人吃顿饭,下次吧。走啦,咱们一起照张相吧!”叶群和三位内勤人员在别墅门前的二层台阶上合了影。这张照片,后来却成为审查巩月江的“罪证”被没收了。

一盒大生产香烟,改变了他的命运

自从1971年3月林彪夫妇离开大连后,巩月江和八五大队的官兵一直原地待命,为“首长”夫妇夏天入住大连做好一切充分准备。

林彪对居室温度的要求很苛刻,必须保持恒温20摄氏度左右,温差浮动不得超过0.5度,这可给工勤人员出了个大难题。1971年的夏天特别炎热,七八月份的时候大连已经热气蒸人。那时没有空调,只能用冰块降温。可是,每天运来那么多冰块摆放屋内,室内温度虽然下来了,但潮湿度却增大了。这可如何是好?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馊”主意,派施工队在别墅外围建筑了一个巨大的木笼子,用厚厚的苇席把别墅“包裹”起来,上面只留了一个“天窗”,方便首长日光浴。从外观看,这个奇特的建筑,好似当时大连动物园那个巨大的圆拱形老虎笼子,当时谁看了都觉得像“牢笼”,但谁也不敢说出口。

出乎意料的是,“笼子”建成后,或许是太阴凉的缘故,别墅室内温度即使在盛夏最热的天气也低于20度。没办法,夏天也得供暖气。巩月江每天不时地盯着室内的温度表,打电话通知锅炉房,靠燃气锅炉随时调节温度。

上级通知,首长夏天入住大连。可八月份一天天过去了,“首长”却没来。九月初,上级又来了通知:“首长随时要入住”(采访时,巩月江对笔者说,他相信林彪是被儿子林立果胁迫逃亡一说,因为他们一直准备着他回大连)。就在巩月江等人做好了随时迎接准备的时候,迎来的却是“九一三事件”的猝然发生,林彪、叶群、林立果等一家人坠机温都尔汗!

巩月江和八五大队等官兵由于“沾”了林彪的“光”,被隔离审查,不得走出别墅半步。在那段失去自由的日子里,巩月江看到他的一些领导和战友,有的被撤职、复员处理,有的被遣回原籍劳动改造。

有一天,巩月江从一间屋子门口经过,一眼瞥见一位曾负责林彪保卫工作的干部,在烟灰缸里捡烟头抽。巩月江立即想到,这位首长与外界早已断绝了一切联系,他一定是香烟“断顿”了。常年养成的,使巩月江形成了一种素养,他总能最敏锐地察觉到对方需要什么,出于本能,他一定会千方百计地为对方提供帮助,否则,他会觉得良心过不去,浑身不舒服。于是,他从自己每月六元钱的津贴费中掏出三毛九分钱,找一位熟悉的通信员,从街上买了一盒大生产香烟。

“首长,缺烟了吧,给你一盒烟!”见到香烟,那位干部又惊又喜,两眼放光:“小鬼,你怎么知道我没烟抽了?”“我看到首长都到烟缸里找烟头了!”那位首长很感动,“哎呀呀,你这个机灵鬼,真是雪中送炭啊!”几个月后,这位首长官复原职。临走时,他没有忘记巩月江,特意把他招呼到自己跟前,说了一席贴心话:“小鬼,别在这儿呆了,早点出去吧。我已经给旅大警备区谢政委推荐你了,你去给他当警卫员吧!”

就这样,巩月江解除了长达半年的审查,保住了他一直喜欢的这身军装。他至今还经常念叨:“是一盒香烟改变了我的命运!”后来,他提了干,上了学,当了军医,又成为闻名军内外的模范人物。他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和病人;默默无闻地为群众做好事,隐姓埋名地资助无钱读书的学生……采访时,巩月江感慨地对笔者说:“我始终记着从小母亲对我的教诲:做人宁可自己千般苦,别给他人添一分难。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尽力帮人一把。”
大有周易微信dy13371161988或Q285377969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预测专区|大有周易网

GMT+8, 2024-11-30 18:01 , Processed in 0.121183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