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论坛 健康与养生 血液循环研究的停滞—反思西方医学
查看: 1305|回复: 0
go

血液循环研究的停滞—反思西方医学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7: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血液中有生命,血液中包含着健康与疾病,从古至今这已是全人类的共识,因此,血液循环的重要性无需多说。然而,西方医学对血液循环的研究始终提不起兴趣,拖拖拉拉两千多年的研究,至今仍然误区重重……


西方医学只关心宏观病灶,只关心医学利益,不关心微观病因,不关心健康利益。用这样的共识考问医学,是全心全意关爱生命还是半心半意关爱生命,从他们对血液循环的态度就能给出答案,就能映射出他们真实的态度。综观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西方医学,他们在认识血液循环问题上总是提不起兴趣,延续着拖拖拉拉的认识过程,不尽心、不关注,时至今日仍在循环的关键部位错误多多。这不是科学水平问题,而是利益至上、缺失健康责任心问题。


人体说到底是由细胞和体液两样东西组成的,体液正常流动起来保持平衡人体才会处于健康状态。因此,血液循环应当是医学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西方医学尤其是资本主义阶段是治疗病灶的医学,对血液循环兴趣不大,所以,两千多年过去了,至今人体血液循环从理论认识上也没有真正循环起来。


一、盖仑对血液循环认识的高峰


一千八百年前,古罗马医学家盖仑(130-201年)继承了希波克拉底的体液病理说,通过动物解剖,对血液流动做出了重要贡献,把血液循环理论推向高峰。他的解释是:“摄入食物经胃肠消化后进入门静脉,运送到肝脏变成血液,与‘自然元气’相混合。随后,血液经静脉血管流入身体各部,再从同一通道进入心脏,像潮汐般涨落不已。部分血液经心隔膜微孔从心脏右边流到左边,在那里与肺吸入进来的空气相混合。靠心脏的热力血液带上了‘生命元气’,这种高级血液又通过血管在身体各部涨落。活力血液到大脑之后便生出‘动物元气’”……全身血液流动如同涨潮和退潮。


古代人有这种认识已经很了不起了,与今天的认识不足比起来仍属高峰。血液是细胞的生命线,血液流动必然会带给细胞以生机,古人能看到血液中带有生机这就是一种高明。试想,若百万大军缺粮缺水,士气必然低落,战斗力下降。一旦有了充足的粮和水,士气大振,每个士兵的活力汇聚到整个百万大军中,必然显示出一股气势和力量。人体由约100万亿个细胞组成的,当血液送来营养和氧气,百万亿细胞表现出的生命活力是一种强大的生机, “气势”。当时的古人远不知道细胞的存在,但能看到身体发出的这种气势和生机,把这描绘成“气”,很贴切。今天科学已经发达到显微技术阶段,用结构和物质的观点仅仅解释成营养供给和氧气交换作用,而忽视细胞集合体的整体自愈力规律,这样看,古医学关于“气”的感知更接近人体生命活力的真实规律。


盖仑认为人体有三种灵气,动物灵在脑(神经思维);生命灵在心内与血液混合(携带氧气);自然灵在肝内与血液混合(营养物质)。在科学不发达情况下,这种描述是客观的。血液潮汐流动、静脉和动脉血液不同、各种“气”的混合等,这些对体液病理学和医学治疗都有很大的促进。1800年前对血液流动和作用的认识无疑是医学高峰。当然,在当时的科学条件下,对血液流动方向、循环运动规律及血液生成等问题认识不到位,那都是可以理解的。


二、停滞的一千五百年


从二世纪到十六世纪,近1500年的时间里,盖仑的血液流动学说没有任何改变和进展。这实在很反常,原因也很简单,治病仅仅是为了获得权威地位和赚钱,因此,医学不存在研究血液循环的愿望和动力。不知道血液循环也“能”看病。从这种反常现象中让我们看清了,不研究疾病,不探索病因,没有追求健康的愿望,没有服务他人的思想,这是西方医学在娘胎里就坐下的“毛病”!


三、哈维那个研究时代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资本主义的兴起焕发了人的热情,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对血液循环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富有活力的时期。让我们简要罗列一些进展情况:


①达芬奇(1452-1519),他对血液循环特别感兴趣,将液体蜡注入静脉或牛心脏,观察心脏房室形状,并研究瓣膜。


②维萨里(1514-1564),第一次描述静脉路线及心脏解剖证实没有见到心室中隔的孔道。


③法布里齐奥(1533-1619),他是第一个描述静脉瓣的人。


④阿兰齐奥(1530-1589),他发现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以及心脏瓣膜的半月瓣结。


⑤塞尔韦图斯(1511-1553),他提出肺循环假说,说血液经肺动脉进入肺部,与精气混合后经肺静脉返回心脏。他的进步思想触犯了统治权威,于1553年10月27日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⑥柯伦波(意大利人),他想像到了大循环的概况,认为中隔上没有通道,对肺循环的概念有清晰的了解。


⑦切萨尔皮诺(1519-1603),他清楚地指出大循环概念的轮廓。血液由静脉进入右心室,再到肺赃,再回到左心室,再流向主动脉。进口处瓣膜避免血液回流。否定肝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


⑧哈维(1578-1657),他通过观察和实验证实了血液循环的存在,并发表《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用绷带结扎血管很容易证明血液的流动方向。通过计算心脏每小时泵血300公斤,是体重的五倍,证明肝脏不可能造那么多血。


⑨1661年,在哈维去世4年后,意大利医生马尔比基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动脉与静脉之间由“毛细血管”连接。至此,血液循环终于从概念上贯通了。通是通了,但是没有真正弄通。靠想象力、实验方法和显微观察终于跨过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空缺地带,得到了“毛细血管”这一模糊答案。随后对于血液循环这个最重要的细微部位进一步研究工作就停止了,再也无人去关心了。


四、临床医学的兴起


为什么这么重要的研究会停止下来呢?随着对血液循环的研究,同时也遭到一股医学势力的反对,一批自称是临床派的医生强调要回到病人床侧旁边照顾病人和研究病人,把医学研究与医学治疗完全对立起来,把医学活动严格限定在临床范围以内。


其实,此时正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利益吸引着医学,用治病来赚钱成为西方医学的主流共识,从这时开始,传统的西方医学开始变成资本主义性质的医学,标志性特征就是强调《临床医学》,并把这当成一块牌子。其代表人物是英国医师西顿哈姆(1624-1689年)。这股反对势力推动着西方《临床医学》的兴起。


于是,在一百多年时间里迸发出的研究热情,当血液循环被毛细血管连通以后被压下去了,研究工作基本停止。原因很简单,正如巴黎大学医学院院长让?里奥兰(1577-1657年)所言:“医生不知道血液循环也会看病”,潜台词是:医生不知道血液循环并不影响权威地位和赚钱。这样一味强调临床的思想,又极大地推动了解剖学寻找病灶位置的思想,最后,终于摧生出《解剖病理学》。


当资本主义医学抓住对自身有利的“病灶”宝贝时,医学就完全丧失了研究血液循环规律的愿望和动力。把“临床”和“病灶”两个概念相结合,资本主义医学顺着这条路一直发展至今,只是不断往两个概念上涂脂抹粉,描画的让人感觉:那么有爱心——天使;那么有根据——科学。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对血液循环研究停滞的真正原因。


又过了300年,直到1954年才正式有“微循环”这个词,而且,研究微循环的人寥寥无几,西方医学大部分人不予关心。直到21世纪的今天,关于微循环的一些基本规律,研究上仍处于停滞状态,缺乏探究的愿望。医学的“心”早被“钱”钩走了。


五、微循环是健康与疾病的主战场


以人体为中心的医学理论,看待血液循环时一定是宏观的器官视角,重视心脏、动脉、静脉……把血液看成血浆、血细胞、血清,眼睛盯在有形上。若以细胞为中心来看,血液循环的关键部位肯定在“微循环”上。微循环部位是细胞与细胞外液的关系部位。若这样看,血液是由“类细胞外液”、血细胞和有机大分子组成的。类细胞外液包括了带电无机分子及带电有机小分子。


如果这样看,微循环处是动脉端、静脉端和淋巴端三端汇合组成的“体境作用端”(生命定律在细胞处的体现)。由于毛细血管是单层内皮细胞组成的网状管道,血管内类细胞外液与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除内容物上有很小差别以外,性质上是相同的。因此动脉血中的类细胞外液与细胞周围外液是直接灌注概念,不可能有渗透概念。在这里,所谓的“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概念都是不客观的。在这里不是交换概念,而是不断从动脉端灌溉冲刷的概念。


另外,三端的延伸部位都有平滑肌细胞,一方面对管径有伸缩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就是“泵”的作用,心脏大泵推动大血管血液流动,大约每分钟推动70次左右;微循环部位是由小泵推动血液流动,推动作用似潮涌般特点,显微观察十分明显,大约每分钟推动10次左右。单纯靠心脏一个泵的压力不可能将血液输送到各器官组织的致密微循环网,而是被分散小泵的推动作用对终端微循环区域进行有效灌注,这种灌注才能达到区域灵活自主方式,才能符合区域特定的生理功能。


以细胞为中心的医学观,必须研究血液,必须研究微循环,这样人类才能控制疾病和减少疾病。目前,现代西方医学死抱着“器官病灶”,疏于对血液和微循环的研究,存在如下误区:


1.不能深刻认识血液与细胞的关系。


2.仍不认识血液是所有疾病的媒介。


3.对血液构成及其生物学意义认识不深。


4.对“血液病”的认识带有主观片面性。


5.对血液中主要四种阳离子体系认识不清。


6.对血液阴阳平衡的“中心”及保证机制认识不清。


7.对血液的平衡特征认识不清晰。


8.不明了以微循环为中心看血液循环是“一来二去”结构。


9.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概念是错误的。


10. 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是循环中的直接或间接动力。


11.以心脏为中心应是,主循环、肺循环和淋巴循环。


12. 淋巴循环是整个血液循环的重要部分。


13.钙离子浓度在血液中亿万年稳定的意义。


14.血液不应当属于结缔组织。


15.血液第一病应当是“高血黏”。


16.血液中所有的不正常,属于细胞调节病。


17.心脑血管类慢性病起始处发生在“微循环”部位。


18.淋巴循环障碍是癌症的关键时期。


19.血液循环一定需要两种泵的推动力才能达到供血目的:宏观泵血系统—大心脏—集中供血;微观泵血系统—小心脏—分布全身微观供血。


20.心脑血管类慢性病,一定是小心脏先损伤,然后才波及到大心脏;一定是微小病灶先发生,然后才会产生器官大病灶。


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深刻体会到:抓小防大是真爱心;抓大放小是缺良心。因为这不是技术水平问题,不是高深理论问题,而是医学对待他人健康与生命态度不端正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有这些误区,是因为以人体解剖结构为医学模型,只关注宏观,只关注大病灶,而不关心对疾病的控制和消除,不是真正关心人体健康。西方医学有足够的能力精通血液循环,但他们不把能力往这方面用,掩盖病因还来不及呢,怎会去揭示病因?资本主义只关心利益和钱,不会关心他人健康,表面露出善意也只是一种虚伪,他们的笑脸往往是装出来的。


我们正处在一个“病灶时代”,不研究血液循环更有利“看病”,不研究血液循环更有利保护“病灶”的存在。因此,整个资本主义医学拚命抵制对血液循环方面的创新认识。抵制的最有效法宝是:霸着医疗位置,自有一定之规,不理睬任何“干扰”。


六、简述血液构成及微循环障碍


血液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奇特的“水溶融液”。“溶融”含意表示小分子、大分子及细胞体必须带有电荷才能在水中溶解融合。在这里,水也不是普通的水,而是具有“五元液”性质的水,这正是人需要补充生理食盐水的原因。血液中所有成分和特点都是为了细胞正常生存而构成的,这之中蕴涵着生命亿万年进化的智慧,人类只有掌握了这种智慧,才能找到一条健康长寿的道路。


红细胞为了输送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白细胞为了免疫和清理废物;血小板为了血路中的堵漏;大量复杂的蛋白质大分子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分子工具;五元液成分维持着细胞的“活”;其中大量极其复杂的小分子是细胞的营养及分子“语言”;另外,血液中还暗含着多种化学缓冲系统。血液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构成上,还表现在相互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水化学网络上,还表现在这个网络的严格平衡上。这个网络的平衡是以两价正电荷为中心的平衡体系。


传统习惯把血液看成是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血浆,一部分是血细胞,这符合血液在体外的形态变化,这种看法符合人体解剖学规律。如果着眼于微循环,以细胞为中心,把血液看成是为细胞服务而存在的,那么应当把血液看成是“类细胞外液”和“有形大分子”两大部分组成的,这种视角更符合细胞的生理规律。


血浆——不包括血细胞的其它部分,指水分和各种分子。


血细胞——指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坂。


类细胞外液——指含有小分子的“五元液”。


有形大分子——指血细胞及难透过毛细血管壁的大型分子。


毛细血管是是网状管道,只限制血细胞及大分子的外流。这样看,毛细血管网内外的细胞外液是同一种性质的液体,也就是说,细胞外液这种液体在微循环区域内是灌注概念,也就是说,血液循环到了微循环部位是半血管性质,只对血细胞和大分子是管流概念,而对细胞外液来说不存在管流概念。


这样看更接近客观事实,这样看就必须承认“小心脏”的推动作用;这样看就必须改正西方医学所谓的“渗透压”错误理论;这样看有利于认识病因;这样看可以治疗小病灶防止大病灶;这样看有利于根绝“原发性高血压”病;这样看有利于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其实,这不算什么高科技,这只是心灵善与恶的分界,关注小病,治疗小病,防止大病,这是医学的善良;忽视小病,否定小病,不理睬微循环规律,专等发展到临床大病灶再开药动手术,这就是医学的恶意。这样一分析,就能看出善恶来。资本主义的西方医学,只想治大病、赚大钱,对血液循环不关心,这就露出了自己的恶像。


关于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血管血液断流后,重新恢复血流,部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流,医学把这种现象称为无复流现象。这是由于离散小心脏死亡,无法向这一区域泵血造成的。如果不承认小心脏的存在,无复流现象就难理解。


恢复血液再灌注后,一些细胞的功能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会加重,因而将这种血液再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如果不承认钙离子对细胞生理的绝对控制作用,这种损伤就难理解。


如果不承认离散小心脏的存在,如果不承认钙离子信号对这些小心脏的控制作用,那么就无法理解异常钙离子对小心脏的损伤,不承认这些损伤的存在,就永远理解不了并永远战胜不了“原发性高血压”这个疾病。


微循环存在两大类障碍,一类是短期障碍,是由于“有形大分子”问题造成的;另一类是长期障碍,是由于“细胞外液”问题造成的。心脑血管慢性病反映在微循环上的小病症状是什么?细胞膜上的酸性磷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带有酸性等电点负电荷,当正电荷超出平衡状态时,会中和负电荷使细胞膜上的负电荷减少,细胞互相粘连,蛋白质大分子的作用下降,这就是血液黏稠的主要原因。黏稠血影响微循环灌注,问题是多方面的。


全血的粘度主要决定红细胞(悬浮性和叠连性)以及血浆粘度(蛋白质大分子构形),即决定于血液阴阳平衡的程度。


血液生理改变,就是疾病的开始。有病因,有症状,有指标,这就是病,治这个病就是——“治未病”。圣人、上医、高明的医生、充满爱心的人、理性的医学、非资本主义医学才会对这种病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治小病控大病,愿你拥有健康。
大有周易微信dy13371161988或Q285377969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预测专区|大有周易网

GMT+8, 2024-11-30 19:37 , Processed in 0.139897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