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论坛 法律援助 飓风重击美国核电给中国什么警示?
查看: 1723|回复: 2
go

飓风重击美国核电给中国什么警示?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7: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邱 林

在我们的教科书上,有“人定胜天”一说。“人定胜天”常被解释为“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然而,当我们看到2008年5月发生在中国的汶川大地震、2011年3月发生在日本东部的地震海啸,以及近日发生在美国的超强飓风时,我们才发觉,其实“人定胜天”离我们还很遥远。

事实上,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依然显得脆弱,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统统都被打乱。

尽管许多美国民众对此次超强飓风可能带来的大范围停电状况作好了心理准备,但美国电力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却在紧急状况来袭时再度被暴露了出来:作为全球核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在此次受飓风影响的东海岸地区拥有26座核电站,在飓风猝然来袭时,谁都不能担保去年日本地震海啸之后的福岛悲剧不会在美国重演。

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表示,虽然三座核电站或手动或自动关闭,但该委员会将进一步调查这些事故,核电站事故也是由类似电力问题引发的。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资深科学家莱曼认为,“桑迪”所引发的事故应是对美国整个核工业的一个“警钟”。美国很多核电站在应对极端天气方面有着诸多漏洞。

更重要的是,美国超强飓风对核电的威胁或重击,应引起中国的高度警觉。在去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前,中国一年之内就上了马了七八座核电站。后来由于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政府决策层才决定暂停核电项目上马。不过,事过一年后,政府又重启核电建设,只不过核电项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而非内地。

截至2011年底,中国核电机组已建15台、在建26台,拟建机组21台(累计装机2272万千瓦)。由于现有核电机组已把沿海地区基本布满,拟建的核电机组全部选址在江西、湖南、广西、四川、河南等人口稠密的内陆地区。

当一些民众对发展核电能否抗御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引发核电事故进行质疑时,一些业界人士称,核能是“可驾驭和可控制的”,核事故是“可分析和可认识的”,核电是“可以做到安全”的,而且中国15 台核电机组在近20 年时间里保持着良好记录,证明是安全和可靠的。

但是,核电在现阶段之于人类,可以做到安全不等于已经做到安全,“可分析”、“可认识”不等于“已分析、已认识”,“可驾驭、可控制”更不等于“已驾驭、已控制”。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相比,中国核电发展经验尚少,已经投运的15 台机组,全部运行记录尚不足100 堆年,还不到全世界运行堆年的1%。如果就此断言“中国核电是安全、可靠的”,还为时过早。

进一步推断,地震、洪水、飓风虽然不能直接杀死人,但它们可以通过对核电站、桥梁等大型基础设施的破坏,间接造成人员伤亡。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自身管理能力的不足,以及居民的公众素质安全素质不够,这些是真正造成飓风、洪水、地震乃至其他自然灾害伤亡最本质的原因。

当政府决策层在重启核电,不管是放在内地,或者沿海,都必须保持一份对灾难的敬畏。在中国核电发展上,不能因为“第几代核电技术发生事故概率已低至XX”而心存任何“小概率事件”的侥幸。对于核电这种足以毁灭人类的特殊资源来说,评估核电工程的风险,不仅要看事故发生的概率,更要看事故发生后的后果。

美国、日本、前苏联都曾发生过重大核事故,残酷地证明了核电安全定律的预见性,展示了“小概率事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所幸前苏联地广人稀、日本福岛地处海边。

其实,中国要不要发展核电,如何发展核电,普通老百姓是无能力、无权力去回答的。不过,发生在“挺核”的政府、核电公司和“恐核”的社会民众、环保团体之间,在科学界和企业界内部,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分歧。但不管怎么样,多数人均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核电的安全建设和运行,涉及的面和因素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核电建设慎之又慎,核电项目越少越好。
大有周易微信dy13371161988或Q285377969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2-11-4 19:21 |只看该作者
{:soso__4414939743892276611_2:}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12-11-6 21:19 |只看该作者
还是需要支持核电的,中国没有核电,这帮小子早吧其他自然资源祸害光了,这样有个引子。还没功夫到水风等领域加大步伐,要不污染更重、自然破坏更甚。:Q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预测专区|大有周易网

GMT+8, 2024-11-23 21:04 , Processed in 0.127277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