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大有周易网-69周易文化|周易网 论坛 谈儒论道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查看: 1825|回复: 1
go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3 11: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9·21』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释】
谷始生曰苗,成穗为秀,成谷曰实。或说本章承上章,惜颜子。或说起下章,励学者。玩本章辞气,慨叹警惕,兼而有之。颜渊不幸短命,故有志者尤当学如不及。
【白话译文】
孔子说:“发了苗,没有结成穗的有了吧!结了穗,没有长成谷的有了吧!”
〖续貂〗
另一译法:
孔子说:“庄稼生长了,却不吐穗开花的,有过的罢!吐穗开花了,却不凝浆结实的,有过的罢!”
秀指禾黍的吐花。《诗经·大雅·生民》云“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发”和“秀”是指庄稼的生长和吐穗开花;“坚”和“好”是指谷粒的坚实和壮大。这是“秀”的本意。现在农民还把庄稼的吐穗开花叫做“秀穗”。汉人唐人多以为孔子这话是为颜回短命而发。但颜回只是“秀而不实”,则“苗而不秀”又指谁呢?孔子此言必有感而发,但究竟何所指,已经无法考证了。
想起《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曾向当时鲁国名叫项橐神童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项橐(xiàng tuó),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相传七岁时难倒孔子,孔夫子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据考证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战国策·秦策五》:“甘罗曰:‘夫项槖生七歳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歳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得知了,有关项橐的神话传说,也很是不少,然而不幸的是,如此天才儿童,十岁而亡。伤哉项橐,也算得上是苗而不秀吧。
其实,我们读《论语》也好,其余诸子百家也罢,年代久远,很多时候我们是很难对其本意进行准确无疑的解释的,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将历史搞清楚的(现实也一样),只要能够体会大意,或者有所启发也就够了。史书按说是最可靠的事实记录了,但即便是正史的记载也未必可信,也有很多虚妄甚至故意掩饰的地方,甚至于即便是原原本本的记载,也包涵了史作者的取舍?孔子不也运用春秋笔法,笔削春秋吗?我们已经不可能起古人于地下了,即便是能够起古人于地下,难道他们的话会有改变吗?难道每个人都能够诚实不欺?所以读书应读出书之曲笔之处,言外之意。
孔子所言“苗儿不秀”专指,我们无从考证了,但历史上、现实中的例子并不罕见。初中语文课本上有篇《伤仲永》,仲永小小年纪便能作诗,但其父亲不注重后天的培养,满足于一时的虚荣,仲永最终只能是“泯然众人矣。”“小时聪明,长大未必聪明”的俗语,也道出了个中道理。给你一个天才的儿童又能怎样,不能教育,不会教育,最终也一样泯然众人矣。
对此句话,让我心中又是一警。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世界上最好的,为什么在家里如此聪慧的孩子,上学后会逐渐的拉开距离,甚至我们平时看不上眼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有所成就?一方面靠的是天资,更重要的是教育。
深信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孩子是管出来的。什么顺其自然,顺其自然的结果可能是杂草重生,可能是日渐一日的远离你最初的初衷。“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不要指望我们顺其自然,孩子就能够成才,孩子也能养成顺其自然的良好心态,“尽性知命”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境界。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20·3』)有几人能够明白这点,又有几人能够做到这点呢?
往往是父母眼界的高低,决定了孩子今后能够走多远
大有周易微信dy13371161988或Q285377969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2-7-5 20:43 |只看该作者
华而不实者夫,多耶!{:soso__7116158046136899198_2:}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预测专区|大有周易网

GMT+8, 2024-11-30 20:48 , Processed in 0.152591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1

© 2001-2010 Comsenz Inc.